核心提示
据卫生部规定,自5月1日起,7大类28小类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经营者须在这些公共场所设置醒目的禁烟警语和标志。记者在我市公共场所进行采访时发现,从法令到现实,禁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市民不知“禁烟令”
5月1日是“禁烟令”执行首日,记者在我市八一公园、劳动公园及火车站等多处公共场所采访时发现,市民依然抽烟如故,并未有所节制,更有市民称完全不知道有这一新规。
1日11时,记者来到了人民公园,看到这里相隔不远放了一些禁烟的标志。“我们这里一旦起火不得了,所以一直以来就宣传禁烟。一旦发现顾客进门时在抽烟,我们都会上前制止,一般大家都会配合。”
公园的保安告诉记者,真正让他们担心的是,来这里玩的年轻人抽完烟后从来不往垃圾桶里扔。“一旦发现,我们会进行处罚,这些天情况明显有所好转。”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大部分市民表示不知道“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多数市民同时表示“禁烟令”实施不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明显影响。
市卫生监督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民虽然没有执法权,但是应该主动对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进行劝阻,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真正达到在公共场所禁烟的效果。同时他也提醒广大市民:公共场所控烟,要从自己做起,而不应该等待政府部门对此出台强制处罚措施。
别让“禁烟令”成空文
“五一”假期正是结婚高峰期,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酒店,发现这里“烟雾缭绕”尤其严重。在东河区站北路上的一家高档酒店里,记者看到,一些人接过喜烟后,很自然地掏出打火机,悠然地吸了起来。在包头东站附近的一家中小型酒店里,记者发现大堂内有几个客人正在抽烟,环绕饭店一周,记者也未发现有禁止吸烟的标志。一名酒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对5月1日开始实施室内禁烟的规定并不知情,而且,客人到酒店里消费,不让人家抽烟不可能。
在禁烟细则中,电玩游艺厅、茶座、酒吧等场所也在禁烟的公共场所之列。然而,记者采访时发现,这些地方“禁烟令”更是一纸空文。
5月2日上午,在东河区站北路上的一家游戏厅里,记者发现一名保洁员清扫成堆的大多是烟头。记者看到,一些年轻人正坐在游戏机前,或是手指夹着香烟,或是嘴叼着香烟,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放松地娱乐着。
5月2日中午,在昆区白云路的一家网吧里,记者看到有两名年轻人正叼着烟上着网。网吧的老板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为了安全,也为了不影响他人,网吧都会禁止吸烟的。但不让他们抽烟,网吧生意会受到影响,所以老板不可能要求顾客不抽烟。
2日中午,记者在包百、王府井等商场看到,该商场每层楼过道、电梯口等醒目位置,都悬挂着“禁止吸烟”的标志。顾客大多自觉遵守规定,但少部分烟瘾难耐的顾客则寻找隐蔽处作为“吸烟区”。记者发现,商场某些楼层的楼梯逃生通道也成了“吸烟区”。包百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按照规定,整个商场内都是禁烟区,遇上不自觉的顾客,他们会尽力劝阻。但记者发现,此言的实际效果并不乐观!(记者 全娜)
编后:
5月1日,我国一批法律集中出台,与其他法规相比,“禁烟令”与百姓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本应更引人关注。但记者采访到的实景却让人失望,事关自己和他人健康的“禁烟令”并没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遗憾之余,笔者觉得,与出台禁令相比,如何让禁令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更加重要。“良法”需要良好地执行,然后才能获得人们的尊重。国外为了让人们畏惧吸烟,会在烟盒上印上恐怖的骷髅,以期从心理上影响吸烟者,我们不妨效仿之。在生产领域与立法的层面双管齐下,禁烟也许会有加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