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塞外桃花始盛开”。入夏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这个因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地质地貌奇特瑰丽而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塞外名城暖意初萌。勤劳的人们抢抓农时,挥锹翻土,犁地耕作,在这片丰腴的土地上播下新一年丰收的希望。
经棚镇联丰村扎木苏村民孟凡森在温室大棚中
经棚镇联丰村扎木苏村民组的孟凡森经营着两个温室大棚,棚内的油桃长势喜人,柔嫩的枝条被一颗颗透红的桃子压弯了腰。“嘀嘀、嘀嘀……”孟凡森打开手机:“大棚温湿度报警,大棚温度17°C,大棚湿度37.0%,请及时处理”。每隔三个小时他就会收到一条这样的信息,“现在坐在家里就能掌握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别提多方便了”。今年3月,克什克腾旗移动分公司为孟凡森的温室大棚安装了一套智能蔬菜大棚数据管理系统,让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孟凡森初次感受到了信息化的神奇魅力。
“经过建设,我们初步建成了惠农资金‘一卡通’信息查询系统、金喇叭工程和智能蔬菜大棚数据管理系统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信息化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克什克腾旗移动分公司总经理王立刚如是说。
村村通工程让移动信号无处不在
万合永镇韭菜坡村的赵玉信与亲戚通话
对万合永镇韭菜坡村58岁的赵玉信来说,有了移动信号不仅可以随时和儿子、女儿通话,还能带来“真金白银”的家庭收入。原来,赵玉信所在的韭菜坡村地处大山深处,四面群山环绕,沟壑纵横,以前这里不通电话,更没有移动信号,通信还停留在原始的找人“捎信”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信息不通、信息不灵,辛勤耕作了一年收获的农作物却卖不上好价钱,即使丰收年景也是增产不增收,二道贩子超低价收粮、坑农害农的事情经常发生。2005年,深受其苦的村民集体找到村委会、镇政府,表达了对开通移动信号的强烈愿望。了解到群众的需求后,克什克腾旗移动分公司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二话不说,克服在大山建设基站的重重困难,硬是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从选址到施工建设的所有工期,一座矗立山巅、直插云霄的基站终于给世世代代通信封闭的大山带去了“福音”。
“当年这里根本没有路,听说我们要在这建基站,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自发组织起来帮我们开山辟路”,提起当年基站建设情况,克什克腾旗移动分公司副经理韩晓东仍记忆犹新,“我和队友两天穿破了三双鞋,由于山高坡陡,基站所用建筑材料汽车只能运到山脚下就再无法通行,只能靠人力畜力将一根根钢材、一袋袋水泥驮到山顶。”基站竣工那天,村里比过年还热闹,基站附近的4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自此告别了不通电话的历史。
赵玉信也是当年自发参与基站建设的农民之一,他一边指着山后只有几百米远的基站一边对记者说,自从通了移动信号,每年仅卖粮、卖羊就增收二三千元,这对他们老两口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额。“去年村里来了个收荞麦的二道贩子,收购价2.4元一斤,我拿起手机给土城子粮食收购站打电话一问才知道现在荞麦的市场价是每斤2.8元,要不是有移动信号,2000多斤荞麦就直接少收入800多元。”
目前,克什克腾旗有行政村114个、自然村963个,移动信号已实现100%行政村、85%自然村覆盖。有些自然村大多地处草原深处、大山里,星星点点,较为分散,这给基站建设带来不小难度,但这不会挡住移动人建设的脚步。韩晓东副经理介绍说:“到明年,98%的自然村就能都实现移动信息覆盖,到那时,全旗的信息孤岛将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