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以下简称“限塑令”)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限塑令”一出台,消费者对塑料袋的使用明显减少。如今“限塑令”已出台3年了,记者发现我市城区的一些商场和菜市场里塑料袋的使用逐渐开始增多。 “限塑令”缘何难“限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记者在我市中心城区的浉河农贸市场看到,商贩几乎都在使用超薄塑料袋,每个摊位上都准备了一沓沓的塑料袋,多为黑色、白色、蓝色、红色,呈半透明状,大小不一。前来买菜的市民都在使用菜贩免费提供的超薄塑料袋。
记者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都认为塑料袋使用起来方便,装完菜,回家还可以再装垃圾,然后连同垃圾一起扔到垃圾箱里,觉得这样就环保了。
菜贩们表示,前来买菜的市民基本不会自带购物袋,菜贩们为了生意只好选择免费提供塑料袋。但这种塑料袋质量不是很好,一天要用好几沓。菜贩们表示,“限塑令”仅从表面治理不会起到较好效果,部分市民甚至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塑料袋污染,治理需要从源头抓起。
随后记者在我市某超市了解到,虽然现在超市推出了各式环保袋和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限塑令”约束力降低,“白色污染”又有所抬头。仅有少数市民自备购物袋前来购物,大多数市民们为图方便,也不在乎那一两角钱去买塑料购物袋。
据了解,目前我市“限塑令”难“限塑”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限塑令”的执行涉及质监、环保、工商等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职责不同,难以形成监管合力。二是“限塑令”出台后没有相应配套的法规跟上,给监管执法工作带来难度。三是消费者还没有养成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和不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的良好习惯。为此,记者希望广大市民提高环保意识,重新提起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重视环保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