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透视破解“菜贱伤农”“菜贵伤民”难题
内蒙古新闻网  11-05-31 11:28 打印本页 来源: 包头日报  
 

记者 张海芳 摄

   ●银先生在包头市区长大,2009年看到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商机,他来到蔬菜种植之乡东河区沙尔沁镇南园村,和几个股东承包了260亩地,盖大棚、种蔬菜,当年收获西红柿100多万斤,连卖带扔平均后,百万斤无公害西红柿赔了20多万元。

  ●现在大型流通企业的采购部门已成“坐商”,从过去天南海北跑采购发展到坐在家里等客户上门,生产企业也不再直接面对零售终端,而是搞起了层层代理。这样做,商贸企业和生产企业完成了“精兵简政”,但把包袱甩给了中间商,无形中增加了流通环节,推高了物价。

  ●刘俊富是和超市“联营”的一位蔬菜销售商。去年其蔬菜吞吐量每天达3万多斤,全年流通价值上千万元,但去掉工人工资、超市耗材、进场费、超市返点、税收、运输费等项支出外,仅剩20多万元的利润。

  压缩流通环节有多难

  记者郭健

  种菜大户:为挣1毛钱倒赔几十万

  “去年,我们试种无公害西红柿,收获100多万斤,扔掉30多万斤,其余多数低于成本价销售,赔了20多万元。”包头市金茂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一银先生说。

  银先生在包头市区长大,2009年看到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商机,他来到蔬菜种植之乡东河区沙尔沁镇南园村,和几个股东承包了260亩地,联合成立金茂丰公司,盖大棚、种蔬菜,干起了农民的营生。

  去年,银先生大量种植无公害西红柿,施农家肥、不用添加剂、打无残留的生物农药,至6月份后,西红柿开始上市。“直观看,普通西红柿从外往里熟,外皮红了,里边还是硬的;无公害西红柿正相反,从里往外熟,外皮红时柿子已发软,保鲜期也缩短了。”银先生说。在他看来,投入大、上市时间晚成了无公害蔬菜的致命弊端。

  “太软了、太贵了”,市场不认可无公害西红柿。7月份时,普通西红柿零售价每斤4毛钱,去掉菜贩这个中间环节,农民能得3毛钱,但3毛钱并不能弥补银先生的前期投入。为了多挣1毛钱,他和工人们开车拉着3000斤西红柿来到包头乐园附近零售,但两天时间只卖掉不足一半,剩余的都烂在了车上。

  到9月份西红柿下架时,银先生算账,当年收获西红柿100多万斤,连卖带扔平均后,每斤卖价不到2毛钱,但每亩地仅肥料、农药两项投入就比普通西红柿高出2000元,加上人工、运费等成本,百万斤无公害西红柿赔了20多万元。

  “种菜不如倒菜。”说这话时,银先生很无奈。

  为什么不和超市联系?太难了。多数超市门槛太高,没有检测设备,回款周期长,银国胜抱怨,“超市太强势了,我们不敢和他们打交道。”

  为了压缩流通环节,沙尔沁镇今年计划选择市区内的部分社区试水蔬菜直销店。镇里的想法是,既绕开超市的高门槛,又能让种植户多挣点儿。但种植户们还看不清直销店的前景。

  超市:“坐商”现状制约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的想法很好,但操作起来困难很多。”王府井百货超市采购部经理张克昌说。

  张克昌详细分析农超对接的前期准备工作,对接前,超市必须建立一支蔬菜采购和物流队伍,这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另外,用作蔬菜存储的仓库和农药残留检测设备也必不可少。上述条件,无论大、小超市,多数目前都不具备。

  现实情况是,大型流通企业的采购部门已成“坐商”,从过去天南海北跑采购发展到坐在家里等客户上门,生产企业也不再直接面对零售终端,而是搞起了层层代理。这样做,商贸企业和生产企业完成了“精兵简政”,但把包袱甩给了中间商,无形中增加了流通环节,推高了物价。

  张克昌说,农超对接过程中,由于商场从事的是企业行为,需要开具相关发票,但是,大部分农户或者松散的农户组织是不具备开具收据和发票的能力的,这又缩小了农超对接的范围。

  同理,因为规模小,农户和合作社在与商贸企业的博弈中明显处于弱势,吃亏的事也就难免。另外,和千万个散户合作,采购成本势必增加,而且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要求他们,这是超市无法容忍的。张克昌说,王府井超市选择生鲜、蔬菜类合作伙伴的必备条件是实力强、配套车辆多、仓储条件好。

  据了解,目前包头市大部分超市的蔬菜、水果、生鲜食品销售普遍采取“联营”的方式,“联营”即超市选择一个第三方销售商合作,销售商负责从采购到销售的一切中间环节,超市负责提供经营场所和结算服务等。也有部分超市通过自营,压缩了蔬菜流通环节,但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都不能与“联营”一方相抗衡。

  中间商:另一种模式的农超对接

  刘俊富就是和超市“联营”的一位蔬菜销售商。他每天凌晨6点前从友谊批发市场或菜地购进蔬菜,运至位于甲尔坝的库房,经过分装后再次装车,从甲尔坝赶往“联营”的20多个超市,蔬菜在超市内再经工人们整理、重新包装,至开门营业时,后台工作已完成大半。

  刘俊富手下有130多名工人,其中后方负责运输、装卸的20多人,其余均在各超市负责整理、售卖等工作,大店有七、八个人,小店有三、四个人。他粗略计算,去年其蔬菜吞吐量每天达3万多斤,全年流通价值上千万元,但去掉工人工资、超市耗材、进场费、超市返点、税收、运输费等项支出外,仅剩20多万元的利润。

  “这活儿太不好干了。”刘俊富叹气。

  刘俊富涉足蔬菜销售行业已有20多个年头,从不起眼的小贩做到大户,深知蔬菜销售的不易。冬春季节,刘俊富主要从批发市场进菜,但天气转暖后,从菜地进菜成为必然。和单个种植户打交道,有些人信誉缺失,蔬菜行情一会儿一变,每每事先约定一个价,到了地头又是一个价,谈不拢的事常发生,蔬菜质量也无法保证。和超市打交道,除了负担进场费、销售返点,还要被迫配合超市做促销,并忍受漫长的回款周期。一年下来,在赢利和亏损之间痛苦地挣扎。

  为了维持微薄的利润,刘俊富决定进军蔬菜种植业,最近,他一面忙着和包头周边的大型蔬菜种植基地洽谈合作事宜,希望借此形成稳定的货源;一面在东北地区购买了几百亩土地,希望通过参与种植环节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他说,种种努力也是想达到从流通环节降本增效的目的。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