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呼和浩特市主要人口数据公报公布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都想知道,十年间呼市的人口发展情况意味着什么?反映出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呼和浩特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呼和浩特市统计局局长许文俊,他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呼和浩特市的主要人口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说,公报中有关人口总量、结构等方面的数据,揭示了呼市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显示出呼市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素质提升的进程。
十年来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人口总量、人口增长情况来看,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呼市常住人口为286.66万人,在全区12个盟市中居第3位。许文俊局长介绍,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呼市人口净增加42.87万人,增长17.59%,年均增长1.63%。比较上次人口普查,呼市1990年到2000年十年间,人口净增加52.63万人,增长27.53%,年均增长2.38%。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9.76万人,这表明近十年来呼市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比较好的,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目前呼和浩特家庭每户平均不足3人,人口地域分布不均衡
从家庭户规模来看,呼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1人,比2000年的3.05人减少0.34人,比全区平均户规模的2.82人少0.11人。许文俊分析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住房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很大变化,家庭户规模逐步缩小,有生育水平不断下降、单身外来务工人口流入增加的因素,另外,年轻人婚后追求独立的生活空间,倾向于搬出大家庭组建小家庭,独居老人增加,这也是家庭户增多,家庭户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普查数据显示,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四城区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9.1%,中心城区人口压力较大。而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土默特左旗四县一旗地域广阔,人口分布却较少。呼市人口呈现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状况。
男女性别比例趋于平衡,人口老龄化呈继续发展态势
2010年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108.51下降为104.13,也低于全区108.05的平均水平。许文俊说,十年来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男女性别比例趋于平衡,这表明,近十年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收到了成效,还与公众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等有很大关系。
许文俊分析说,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呼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3.91%,65岁及以上人口占7.64%。同2000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5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8个百
分点。这也就是说,呼市14岁以下的儿童比十年前少了7.53万人,65岁以上的老人增加了6.63万人。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人口出生高峰期,这部分人即将进入老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呈继续发展态势,这也表明呼市正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
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汉族人口
从民族人口构成来看,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人口达到36.8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2.84%,比2000年净增加8.78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达到28.6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98%,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77.72%,比2000年增加7.84万人,增长幅度高于汉族人口。
十年间居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呼市居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素质得到大幅提高。许文俊从几方面详细分析了十年间呼市人口素质的变化:一是呼市的文盲率从2000年的9.09%下降到2010年的4.21%。二是每10万人口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9036人上升为20859人,与全区平均水平相比,多10651人,高学历人口大幅度增加。同时,呼市每10万人口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也高于同期全区平均水平。这表明过去十年呼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力度加大,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全市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科学准确,是一次高质量的人口普查
如何保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相信这是很多人想要提出的问题。许文俊释疑道,前期的很多措施都是为了尽量保证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普查领导小组组长,亲自部署、督查各阶段的人口普查工作,分管领导全力抓人口普查具体工作。二是加大统计执法和督查工作力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抓好落实工作。三是坚持科学普查。呼市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的人口普查方案和各项工作细则,而且在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都进行了登记,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或避免人口的漏登现象。四是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人口普查宣传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配合。五是组织周密,构建了从市、县、乡到村(居)委会的普查网络,组建近2万人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队伍,并进行了系统培训;制定了周密的普查方案、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普查试点、宣传动员和户口整顿。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深入一线走街串户,克服了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人户分离现象普遍等复杂局面,战胜了入户难、与普查对象见面难、政策外生育人员登记难等诸多困难,获得了高质量的人口普查登记数据。六是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在人口普查各个环节都制定了检查、抽查、验收的标准,完成了普查所需物资和数据处理设备、环境的准备工作;进行了人口普查摸底、登记和复查工作;并开展了事后质量抽查和普查数据处理工作。许文俊充满自信地总结:“这是一次高质量的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