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娱乐新闻 > 电影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建党伟业》全国公映 四大看点提前揭秘
内蒙古新闻网  11-06-15 14:41 打印本页 来源: 新浪网  
 
 

五四运动场景剧照

 

一大会议场景剧照

 

韩三平周润发等在片场

 

黄建新导演与冯远征、张嘉译讲戏

  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建党90周年献礼电影《建党伟业》6月15日起正式公映。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商业主旋律电影,《建党伟业》集合了全明星偶像派阵容、恢弘的大场面表演、纷杂的大跨度历史及全新演绎的历史人物四大看点,而《建党伟业》也正式开启暑期档的大片鏖战。

  延续“数星星”豪阵 年轻偶像鼎力加盟

  在三年前的《建国大业》中,超过170位明星的加盟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先河,而最终破纪录的票房成绩也让全明星模式得以延续。此次《建党伟业》中,173位的全明星阵容又创造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录。而且不仅明星数量超过《建国大业》,整个的明星阵容也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刘烨、陈坤、吴彦祖、王力宏、李晨、韩庚、王珞丹等青年演员挑起了大梁。据导演黄建新表示:“在我们这部影片的三段式剧情中,特别是‘上下求索’和‘热血青春’中都主要是以年轻人为主,此时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等都还是籍籍无名的年轻人。在那个历史年代,正是这样一批勇敢地年轻人走上了历史舞台,彻底的改变了中国。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批年轻演员加入之后,也容易让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影院,去关注一下那些前辈们的激昂青春。”

  大场面戏超《建国》 “五四”“护国”成先锋

  除年轻化的明星阵容之外,《建党伟业》中的几场大场面戏“五四运动”、“护国战争”等也成为影片焦点。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中,光靠题材优势很难与对手抗衡,必须通过一些对观众有感官刺激的戏份来吸引观众。在这次《建党伟业》中的“五四运动”里,有超过800名的群众演员出演,冯远征、张嘉译等几位饰演“五四风云人物”的演员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哑嗓的情况。而据提前观影的观众反应:“全片的最高潮就是‘五四运动’那场戏,看的时候都是跟着里边演员的演讲紧紧地握着拳头,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而在护国战争的戏份中,则是展现出了一种好莱坞式的战争场面,据负责这场戏导演的沈东表示:“当时我们一致的想法是像好莱坞靠拢,展现一下朱德的个人魅力,靠着一己之力打赢一场战役,再加上万马奔腾的场面,应该会给观众‘刺激’一下。”

  几易其稿终定十年历史 全景再现北洋风云

  在《建党伟业》最初筹备的时候,剧本一直是一大难题,究竟以何种方式去演绎“建党”这样一段历史,确实让几位编剧纠结了很久。据编剧董哲回忆:“当时我们最初的一般剧本只是涵盖了大概两三年的历史,后来我们和两位导演一起讨论,大家都觉得厚度不够。于是最终韩总提议直接从‘辛亥革命’开始,用十年的历史事件去还原这部电影的厚重历史感。”于是在《建党伟业》中,出现了“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张勋复辟”、“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等诸多历史事件。据导演黄建新表示:“我们选择用这段十年的历史也是希望能够全景的来展现一下北洋这段历史。因为在以往的影视剧中,关于这段历史的描写都是相对稀缺,所以希望通过我们的《建党伟业》,来为观众展现一下那段不为人所熟悉的纷杂历史。”

  历史人物不再一刀切 用历史还原人物

  在这段长达十年的历史中,众多的历史人物登上历史舞台,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对于这些这些人物的如何定位,也成为编剧的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据董哲透露:“我们在编每个人物的时候都是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只写‘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用历史去表现人物,而不会去添加自己的感情色彩而使人物被曲解。”因此在很多演员拿到剧本的时候纷纷表示“这个人可跟我原来想象的不一样啊”,据饰演陈独秀的冯远征透露:“我当初接到黄导要求时以为陈独秀就是几场戏,说几句风凉话,没想到是这样一个正面的角色。后来我自己去找了很多史料来研究,才知道原来他当时是这样一个人。”不仅冯远征,很多演员也表示“这次出演《建党伟业》给了我们一次重新了解历史的机会”,而由这些演员所塑造的全新历史人物,相信也会让不少观众耳目一新。

[责任编辑 雒扬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