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鄂尔多斯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鄂尔多斯旅游市场今年夏天不热乎
内蒙古新闻网  11-06-21 09:39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在内蒙古中国旅行社鄂尔多斯分社的办公室里,国际部经理闫东正在为下一步怎样开拓市场而发愁。他明显感觉到了今年的旅游市场远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就拿端午小长假来说,如果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市场有些冷淡,这出乎我们的意料。去年由于上海世博会,我们端午小长假的游客很火爆,但今年虽然西安举办世园会,但旅游市场却有些不尽人意。”闫东说。市场较冷淡

  5月份,铁运国旅的营销经理吴崇元就开始忙碌了,只为迎接每年一度的旅游旺季到来。“要占领鄂尔多斯旅游市场,就必须提前做准备,现在鄂尔多斯的旅行社开了不少,所以竞争激烈。”吴崇元意识到了旅行社间的竞争,但他对鄂尔多斯的旅游市场还是非常看好。看好这一市场的不止吴崇元一人。

  端午小长假前夕,鄂尔多斯市星光国际旅行社的董事长杜羽在前台忙得不亦乐乎,在谈到鄂尔多斯旅游市场时,她信心满怀地说:“要说旅游市场,当然是越来越好。”往年,端午小长假的来临,都预示着旅游旺季的到来。

  但今年端午小长假的市场情况,却给原本乐观的众多旅行社敲响了一个警钟。6月16日,在星光国际旅行社的大厅里,时不时地会有一些游客前来咨询线路,工作人员也在忙碌工作着,但当谈到目前的市场情况时,闫维丽连连摇头,“今年不如去年”。

  出境游无突破

  “出境游市场刚刚起来,所以比较热。”闫东这样看待如今的出境游市场,“今年的出境游市场没有新的突破,和去年差不多,大家还是会选择一些大众化的线路。去欧洲、美国的比较多一些,而北欧、南非地区几乎无人问津。”

  闫维丽和闫东有着相同感受,“去欧洲的比较多一些,游客主要以散客为主,每个月有20~30人。”

  “以往去日韩的游客也比较多,但今年受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去那里的游客很少。而且选择出国旅游的人群,也大多集中在退休人员中。上班族很少有时间进行长线旅游。”闫东说。星光旅行社还推出了很多新线路,比如冬季南极之旅,但就目前来看,市场比较冷清。闫维丽说:“像南极之旅,目前还没有报团的游客。”

  多方分流客源

  “导致今年旅游市场冷淡的原因,除了时间、景色等问题之外,最重要的是旅行社的增多以及多数人选择了自驾游。”闫东分析说。

  自驾游在鄂尔多斯也流行起来。

  刚刚自驾游回来的小徐说:“现在工作很忙,只要有时间就自己开车和朋友家人出去玩玩,比跟团走有意思多了。自驾游,方便、自由,跟着旅行社走很受约束。在短时间里,我还是选择自驾游。”

  和小徐有相同选择的人不在少数。“我们今年在西安世园会上的宣传上可是下了很大功夫,但效果不怎么好。这和鄂尔多斯距离西安比较近有很大关系。很多人自己开车就去了,这对我们旅行社来讲,影响非常大。”闫东说。

  旅行社增多,也在不断分食旅游市场这块蛋糕。“旅行社多了,那对我们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无形中分流了我们的客户。”闫维丽感叹道。

  竞争初现白热化

  据东胜区旅游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整个东胜地区已经有56家旅行社,“因为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已经在进行控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再增加了。”

  在闫东看来,“旅行社逐渐增多,这是大势所趋。现在,鄂尔多斯旅游市场,已经被很多外地人盯上了”。“今年包头的很多旅行社,就来抢我们的市场,他们只是一味地压低价格,没有了利润空间,这让我们很难做。”闫东说。

  据调查,前来鄂尔多斯抢占旅游市场的不止有包头的,呼和浩特的旅行社也挤了进来。面对外来旅行社的竞争,闫东认为,“本地的旅行社最好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我们要以质量、服务来取胜,而不是一味地降价,同时我也希望外来的旅行社能自律。”

  面对外来旅行社抢占市场情况,闫维丽说:“我们一直相信,一文价钱一文货。我们只要在维持老顾客的基础上,做好产品和服务,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会跟着市场逐步向前走的,比如海南离岛,由于免税政策的实施,下一步将成为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闫东也认为,不管外边市场竞争如何,只要在自己的产品上多花心思,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今年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宣传西安世园会,同时根据不同的季节,我们会不断地更新我们的线路。”闫东说。(记者 范亚康)

[责任编辑 王彤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