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实用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买二手房要小心“假房陷阱”
内蒙古新闻网  11-06-21 10:05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日报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房产中介机构5万多家,从业人员近百万,佣金规模超过300亿元。在房地产开发经营和消费的供求市场上,房产中介越来越广泛和深人地为交易主体提供各项经纪服务。尤其是在二手房交易领域,房产中介对活跃市场、促进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作用更为凸显。

  然而,值得警醒的是,在高交易量的背后,因房产中介违法、违规经营而引发的房屋类居间合同纠纷,正呈现出高发、复杂、矛盾多元的态势,严重干扰了二手房交易市场的正常秩序。

  房产中介不规范经营行为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不允许上市交易的房屋违规代理挂牌出售、为交易双方规避法律出谋划策、吃差价、乱收费等,下面重点对两种常见的房产中介不规范经营行为进行介绍和解析,以使读者充分了解房产中介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危害,防止自己买了无法买到手的假房。

  小心卖房人卖假房

  房产中介疏于审查关键信息的真实性,往往为房屋居间合同及买卖合同的履行埋下隐患。

  【案例】未经全体继承人同意处置遗产无效

  王先生看中了一套二手房。签约时,中介公司并未告知该房屋的权属情况,仅提供了登记房主的户口本、死亡证明及房主妻子李女士的出售房产证明,即促成王先生与李女士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房主的子女向法院提起了确认买卖合同无效的诉讼,后经法院判决,确认房主妻子李女士无权单独处置房屋,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因诉讼期间房屋价格飞涨,王先生购房不成,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小心中介虚构的假房

  有的房产中介为了抢生意,自行编造房屋出售信息,垄断房源,实行不正当竞争。

  【案例】提供虚假房产信息

  陈先生一直想在二手房市场淘一套中意的房子,改善一下住房条件。一天上午,陈先生在网上看中了一套二手房子,于是和网上发布房源信息的中介取得了联系。电话中,中介经纪人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半小时后当他赶到那家房屋中介时,对方只字不提这套房子,相反却拼命推荐其他房子。“我想看电话中说的那套房子!”“这房子卖掉了,我有更好的房子向你推荐!”“打电话到现在才半小时,怎么这么快就卖掉了?”几经追问,陈先生此时才知道那房源信息是假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吸引购房者。

  买房时要小心“假房陷阱”

  房产交易的巨大经济利益诱惑,为房产中介不规范行为的出现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为房产中介不规范行为的出现提供了外部的空间;负有监督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行业协议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为房产中介不规范行为的屡禁不止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房产中介的不规范行为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落实、市场交易的诚信安全进行等都构成极大的阻碍,且严重侵犯了房屋买卖主体的合法权益,因此根治和防范房产中介的不规范行为刻不容缓。

  应加强对房产中介的治理和监管。

  当前形势下,应该严格房产中介市场准人门槛、建立中介公司等级评定和信用档案制度,推动房产中介市场优胜劣汰,为售房者、购房者提供区分良莠的依据。同时,要建立全国统—的房产中介经纪人业绩档案制度,通过对经纪人的业绩的公开查询,实现对经纪人的动态监督,从而提升经纪人遵规守法的自觉性,有效增加房产中介不规范行为的违法成本。

  百姓在买房时要小心中介陷阱。

  通过多种媒体做好法制宣传,提醒售房者、购房者注意以下问题:—是应尽量选择信誉较好的中介机构;二是要提前考虑房价变化等因素并约定违约赔偿责任;三是及时办理预告登记和过户手续,不给对方反悔的机会;四是注意增强维权的法律意识,审查并保留相关票据,纠纷发生后,及时搜集证据材料,提高权利维护的有效性。五是不轻信对方或中介的口头承诺,对于重大事项,均应书面成文。 (据《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 刘宇峰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