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人物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郭延军:缉毒警察中的技术派
内蒙古新闻网  11-06-25 15:28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放弃午休、推后下班时间,每天两三个毒品鉴定实验以及长时间面对化学试剂和检测仪器,几乎成了“80后”缉毒警察郭延军生活的全部。

  今年30岁的郭延军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一名警察,大学主修生物技术,2009年底开始从事禁毒工作,主要负责毒品鉴定、检验可疑制毒工具以及对可疑吸毒人员进行血检、尿检等工作。

  虽然身处缉毒战线的幕后,但郭延军在办案一线的同事眼中是一名出色的缉毒警察。“小伙子踏实、能干、肯吃苦”“他的工作对侦破涉毒案件和庭审取证非常重要”……

  6月23日,记者走进郭延军工作的实验室,还未见其人,就闻到了化学药品的刺鼻气味,郭延军正戴着手套、拿着试管,鉴定同事刚刚查获的可疑工具。他初步推测,这些工具很可能是用来制作冰毒的。“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涉毒人员。”郭延军说,他每次接到送检品都不敢耽误,尽量快速、高质量地完成检测和定性工作。一般来说,毒品鉴定耗时较长,只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即可,但他时常加班加点,通常在2天内就能给出结果。

  翻看鉴定记录,记者发现今年3月以来,郭延军已经做了223个毒品鉴定。也就是说,他平均每天做两三个鉴定实验,每个实验3个多小时,再加上血检、尿检等工作,一天在实验室十几个小时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郭延军从不午休,并且总在晚上8时左右离开实验室,同学、朋友的聚会基本没空参加,家里的事情基本帮不上忙。“家人刚开始有些不理解,不过现在他们习惯了。”郭延军知道,他的家人几乎承担了所有家务,就是为了不让他分心,也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一线缉毒的同事更辛苦、更危险,所以我更应该尽十二分的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好鉴定工作。”郭延军说。

  他深知办案一线警察的不易。2009年10月,时任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公安局刑警队刑事技术侦察员的郭延军在袭警越狱案侦破过程中,与越狱逃犯搏斗时负伤,荣立个人一等功。当年12月,因禁毒工作需要,郭延军被借调至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没等伤势痊愈,就投入了工作。今年5月,他因在侦破袭警越狱案和禁毒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获得“感动内蒙古人物”提名奖。

  除了实验室中的检测、鉴定工作,郭延军还挤时间接受学校、戒毒所等单位的邀请,针对毒品危害、防范意识培养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

  “作为警察,我们应该多破案。作为公民,我希望在全社会的努力下,吸毒人员越来越少。”郭延军说。(记者于嘉)

[责任编辑 张慧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