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包头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包头一低保户拥有6处房产 已被取消资格
内蒙古新闻网  11-06-27 11:12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最近,包头市民政局与市公安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房管局针对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人员的房产信息、车辆信息、工资信息等进行了数字比对,核查中发现一些低保对象拥有车辆、若干房产和工资收入。其中石拐区惊现包头市“最富”低保户,一家人竟拥有6处房产;还有的低保户家庭拥有2辆汽车,令人咋舌。

  包头市石拐区东梁居委会居民吕某夫妻目前无业,一家三口从2008年开始享受低保。正是这一看似贫困的低保家庭,竟在市区拥有6处房产。其中包括3处柜台、1个底店和2套商品房,总面积超过300平方米。6处房产中有4处所有者姓名和身份证号都是吕某。其余2处分别是吕某的妻子和孩子。面对房管局出具的信息,吕某虽然辩解这些房产都不是自己的,但取消他的低保资格后并没有意见。

  在核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石拐区在册的8200多名低保对象中有140多户、404人在市区拥有房产,比例接近5%。目前,石拐区民政局已经对这些“低保对象”实施了停保。

  停保后,404人中只有6人存有异议,并找当地民政部门“理论”。但最终因为无法证明房产不是自己的而接受停保的事实。目前,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正在比对车辆信息,已经发现有个别低保户拥有2辆汽车的现象。

  由于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一些隐形就业、隐形收入问题只依靠民政部门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核对方式无法准确掌握,尤其是对车辆、房产等大宗财产更是无法核实,从而使一些人钻空子,隐瞒家庭收入骗取救助待遇。

  在采访中,包头市民政局低保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骗取低保金不仅只在包头市存在,其他地区都有类似现象。由于民政部门没有执法强制力,追回低保金、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如同虚设,处理办法只有停保。违规成本低导致了“骗保”现象屡禁不止。

  低保科郝瑞东说:“只有相关各部门联合起来,建立有效的城乡居民财产核对平台,才便于日常的核查、比对,有效预防骗保现象的出现,保证救助制度公平公正。”(记者那森宝音 包头台记者大鹏)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