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体育新闻 > 篮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姚明退役引接班人之争 谁将成中国体育新旗帜
内蒙古新闻网  11-07-13 09:35 打印本页 来源: 腾讯网  
 

  虽然姚明至今仍未亲口承认退役的消息,姚之队也未做出正面回应,但姚明退役的现实已不可逆转。在由姚明退役所引发的诸多猜想中,当属谁会成为小巨人接班人的话题最为引人关注。的确,姚明的退役,不仅意味着NBA失去了迄今为止最优秀的亚裔球员,同时也宣告中国体育的符号也将改朝换代。那么,谁会成为姚明在NBA赛场的接班人?谁又会成为中国体育的下张名片?

  谁能成为中国体育新旗帜?

  所有人都清楚,最近两年一直饱受伤痛煎熬的姚明“说再见”是迟早的事情,只是无论对于中国篮球,还是对中国体育来说,都不愿意正视这样的现实。从2000年加入中国男篮以来,姚明逐渐扛起了中国篮球的大旗,书写着中国篮球的荣耀与感动。2004年雅典奥运会,姚明打出了“血性”,率领中国队在小组赛生死战中以1分险胜世界冠军前塞黑队。北京奥运会上,主场作战的姚明带领中国男篮闯入八强。姚明对于中国男篮而言,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主力得分手,而是球队的灵魂和定海神针。

  事实上,9年前,当姚明以状元秀的身份闯入NBA舞台上时,他凭借独有的勤奋、睿智、幽默与善心,不仅征服了全世界的球迷,更为中西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他也因此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所以,姚明的价值和作用早已超越了篮球的范畴。“目前来看能成为姚明在NBA接班人的最佳人选无疑是易建联。虽然从个人能力和实力上看,阿联与姚明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由于阿联是目前中国球员在NBA仅存的独苗,所以为了继续开拓中国市场以及亚洲市场,NBA方面也一定会全力打造这颗中国之星的。”昨天,一位圈内人这样预测道,“至于说谁会接过姚明的大旗,成为中国体育的又一张名片,恐怕非李娜莫属。”

  小巨人影响力恐无人超越

  作为同是中国体育在职业化改革和探索中的成功典范,李娜显然是最有希望成为继姚明之后中国体坛新的领军人物。“如果单从项目的国际化程度和认知度上讲,网球并不比篮球差,从这一点上来看,李娜也可以成为‘通过体育架起东西方文化沟通桥梁’的使者,但是前提是李娜必须要让自己的成绩稳定再稳定些,突然再突然些。”昨天,一位体育营销专家坦言,“相比刘翔、易建联、丁俊晖、林丹等运动员,李娜最大的优势就是国际化。但她国际化的时间都保持多久则是一个未知数。”

  有人说,姚明的影响力之所以可以波及各个领域、渗透到各个行业,原因就是他代表了中国的今天———中国正在自信地走向世界,追求个人奋斗、个人成功。对此,这位体育营销专家坦言:“姚明的偶像含义中还包含了他的人生态度、对公益事业的热诚。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形象代表,姚明不同于任何一位中国体育偶像。这也正是他的影响力在其退役多年后也无人能超越的原因所在。”

  偶像更迭折射中国体育变迁

  虽然短期来看,在中国体坛将无人可以替代小巨人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但是姚明退役之后所留下的空白迟早会有人来填补。对此,有专家给出了这样的结论:“从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完成‘五连冠’伟业,再到姚明在世人关注的NBA中打出出色成绩,以及和姚明同时代的刘翔、李娜,中国体育大军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旗手’和领军人物。这些体坛偶像更实际上反映出了中国体育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特征。”

  的确,姚明和李娜作为非奥运会冠军、非世锦赛冠军,但他们的受欢迎程度却超过了那些在奥运赛场上和世界锦标赛场上摘金夺银的选手,这说明在与世界接轨的道路上,能成为全民偶像的运动员所从事的一定是世界主流、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运动。同时,在对体育明星认可度上的转变也说明国人的心态不再是“唯金牌至上”,而是用更开放、更平和、更包容的心态来面对竞技场上的胜负。

[责任编辑 雒扬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