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依托秀美的草原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在大力实施草原保护和生态恢复工程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扶持“牧人之家”旅游发展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锡林浩特宝力根苏木牧民王金桩和王石桩兄弟两2007年在自家的草场开办了“德林海日罕牧人之家”旅游点,每年仅这一项纯收入能达到6万多元。加上15000多亩草场的养牧收入,兄弟两一年的收入有10多万。他们还利用养牧的优势,向游客推出挤马奶、挤牛奶、放牧和马术表演等服务,足不出户就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回报。
德林海日罕牧人之家负责人王石桩对记者说:“我是个牧民,07年以来在旅游局的扶持下,办了这个“牧人之家”,这几年发展的挺好,一年收入有六七万,加上养牧,一年收入几十万,日子过的挺好,下一步,我们想搞个小型滑雪场,发展冬季旅游”。
随着锡林浩特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带动,全市“牧人之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全市牧人之家已达18家,目前全市牧人之家已达18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12家。
自2004年以来锡林浩特市为拉动牧区旅游经济发展,在贯彻围封转移战略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牧民增收,积极推动传统生产性畜牧业向观光性畜牧业转变,鼓励牧民以家庭为基础,开办“牧人之家”旅游,开发培育独具特色的“牧人之家”旅游品牌。
旅游局副局长李洪涛介绍说,锡市“牧人之家”起源于2004年,当时为了实现落实两转双赢政策,当时在锡林浩特市周边选了四户“牧人之家”作为典型,经过几年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本实现了双赢。
锡林浩特采取积极措施,在基础设施、政策扶持、人员培训、和对外宣传上对全市“牧人之家”给以帮助。在旅游点规划、经营上对牧民进行引导;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为牧户减免税费;为部分“牧人之家”搭建蒙古包、配备卫生厕所、烧烤用具,完善景区大门标识并安装旅游宣传指示标牌。
旅游局副局长李洪涛说:“下一步在抓质量的同时,在数量上,在十二五期间发展二十多家,现在,牧人之家存在的问题,同质化非常严重,还有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所以,下一步,在这几个方面对“牧人之家”进行规范”。
如今,“牧人之家”成为锡林浩特草原的一处旅游亮点。截至2011年6月,全市牧人之家接待旅游者14598万人,实现收入62万元,户均收入56363万元,从业人员达120人,发挥出了增加收入,转移牧区人口和调整牧区产业结构的积极作用。 (王伟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