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兴安盟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扎旗“三资代理制”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内蒙古新闻网  11-07-27 14:49 打印本页 来源: 兴安日报  
 

  村里“家底”有多少?钱咋花的?地咋包的?村资产资源咋处置的?……在村头田间,时常能听到农民这样的疑问。不过在扎旗好力保乡先锋村,这样的现象已成为历史。这个村自2010年实行了“三资一章代理制”以来,给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农村资金、资产、资源和公章管理问题一直是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易发部位。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财务管理混乱,资产资源随意处置,村集体资产资源底数不清、监管不力、流失严重。

  为切实做好农村资金、资产、资源和公章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扎旗旗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认为只有抓住“三资一章”这个重点,才算真正牵住了农村事务的“牛鼻子”。2010年初,扎旗在努文木仁乡与好力保乡成立了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试点,在“三资”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对各村的“三资”实行代理服务,取消了村组会计出纳,只设一名报账员,负责“三资”报账工作。嘎查村民委员会印章实行管审分离制度,由专人专柜专盒保管。嘎查村民大会或嘎查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议嘎查村级重大事项使用村章时,要附嘎查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记录,否则不予盖章。取消了村级账户,在代理服务中心设立统一的银行账户,按“一村一账”方式进行分户核算管理,从单纯的资金管理延伸到资产资源管理。

  记者来到扎旗好力保先锋村,只见曾经因破损导致凹凸不平的2公里村道已被修整一新。村党支部书记刘国民说:“多亏了旗里试点的农村集体‘三资一章’代理新模式,增强了村集体财力,有了为村民办事的‘本钱’。”先锋村在实行“三资代理”前,由于村里承包土地和处置集体财产不公开、不透明,造成干群关系紧张,2010年在投资修建村内路面时,因群众多次阻挠而迟迟不能动工。实行“三资代理”后,召开了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亮清“家底”,并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对全村150户危旧土房进行改造新建,对全村23条、9500米的村屯路进行整修,上路面砂石料3000车2.5万立方米,修建排水沟渠1.9万延长米,其中修建高标准砖混硬化排水沟渠2000延长米,栽植绿化树1.2万棵,修建了统一标准化院墙2万延长米。较好地解决了几十年来路难走、脏乱差的问题,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通过清理登记,全面摸清楚了村级‘三资’家底,尤其是明确了资产、资源的权属,提高了使用效率。”扎旗努文木仁乡杏花村经管站负责人冯少军说。2010年,杏花村重点推行了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三资一章”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五步法”、“倒置式”民主理财、“勤廉双述”村务公开等工作,规范了村级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的运行,收到了较好效果。杏花村共投资84.5万元,新建一处集党风廉政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矛盾化解、群众文体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场所,建成了面积3465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通过“三资一章”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使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夯实了执政能力基础。

  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2011年“三资一章”代理新模式已经在努文木仁乡与好力保乡的20多个村屯全面推开。截至目前,扎旗二个试点乡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共代理农村资金135万元,管理规范经济合同1份,涉及资金总额70万元,纠正不合规定的资金票据10笔,涉及金额1.2万元,拒付不合理资金4笔,涉及金额0.8万元。这二个试点反映村干部经济问题的信访从2006年的14起下降为0起。试点工作结束后,此项工作将在全旗14个苏木、乡、镇(场)全面展开。(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