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包头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包头出租车运价调整首日 计价双轨制 乘客挑车坐
内蒙古新闻网  11-08-02 16:22 打印本页 来源: 包头晚报  
 

  核心提示

  8月1日,是包头市第一天实行出租车新运价,因为计价器程序调整分批进行,已经调整了计价器程序的出租车开始执行新运价,没有调整计价器程序的出租车依旧按照老运价收费。在执行双轨制运价期间,乘客若遇到不规范收费行为可以向运管部门举报。

  计价器调整有序进行

  从1日起,全市5827辆出租车开始分批调整计价器程序。四个计价器程序调整点分别为金杯公司、交贸公司、昌运公司和棉纺医院。早上6点开始,就有出租车司机来到各个计价器程序调整点等候。

  上午9时,在棉纺医院计价器程序调整点,三四十辆出租车正在等待。“我早上6点就过来了,但是还是晚了。”一位王姓的哥拿着手中的计价器和叫号纸条,看上去很着急,他排到第44位,前面还有两个人。在调整完计价器后,出租车还得到计量部门的检测点进行检定方可上路。

  在这个计价器程序调整点的门外,悬挂着调整计价器应该缴纳的费用。记者在现场统计了一下,在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共有20名司机完成了计价器程序调整。

  一位负责计价器程序调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出租车计价器程序的调整工作要分批分时进行,大概在十天到半个月的时间能够全部完成。

  少数“的哥”遭遇“拒乘”

  “师傅,您这车调价没?”价格调整首日,不少市民愿意挑还在执行老运价的出租车。很多市民表示,运价调整了,以后打车得精打细算。

  有挑车想法的乘客并不在少数,不少已在执行新运价的出租车还遭遇了“拒乘”,还有不少乘客选择乘坐公交车或步行。一位的哥表示,第一天涨价,肯定有小部分市民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不选择出租车。

  为了能感受到运价调整后的变化,记者亲自打车体验了一把。上午10时许,在青山区望园南道打车到到包九中。司机告诉记者,虽然已经接到公司通知,但为了避开高峰,他打算3日再去调整计价器。“按调整后的收费。”车启动后,司机提醒了记者。最后,计价器显示走了3.4公里,记者付了8元的车费,比平时多花了1元。

  司机担心气价上涨

  采访中,出租车司机普遍担心调价后客流会减少。“按照惯例,涨价后客源肯定会减少。经历一个月的适应期,打车的人数还是会回升。”一名司机担心近期生意会受影响。

  的哥王师傅一早就去排队调计价器了,他告诉记者,高峰期的时候基本上没受影响,但过了高峰期,生意明显不如平常,以前到中午我差不多能跑100元,今天却只跑了70元。有小部分人听说调价后索性不打车了。王师傅说:“我估计下一步打短途的乘客基本不变,但打长途的乘客可能会减少。”

  在采访中,不少司机担心天然气会涨价。“如果天然气的价格涨了,运价调整了司机的收入也不会增加。”一位姓薛的的姐说。因为高速修路的原因,近段时间很多出租车都面临加气难的问题。假如天然气的价格上涨,再加上车辆维修保养费用的上涨,出租车的成本压力仍将转移到市民身上。

  “应该建立一个出租车运价和天然气价格的联动机制,否则调价没有意义。”一位出租车司机认为。还有部分出租车司机希望加收燃油附加费。据了解,目前全市的出租车使用天然气的占到90%左右,而使用汽、柴油的出租车只有10%左右。

  另外,运价调整之后,很多市民都关心扫站出租车的价格是否也跟着涨了。很多不扫站的司机都表示,扫站车的价格已经很高,估计价格不会上涨。同时,业内人士也表示,在天然气价格上涨的预期之下,包车的价格也将维持原状。

  遇不规范收费可投诉

  虽然是两种运价并行,但是不少尚未调整计价器的出租车已经执行了新运价。运管部门表示此举不合理,乘客若遇到不规范收费可以投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部分出租车计价器调整外,车辆后窗上张贴的运价标签显示的仍然是老运价的信息,此外车内也没有任何运价调整的提示。“计价器调了就应该在车上贴出明显标识,这样乘客也好分辨。”何女士建议。

  96155运政投诉服务热线反馈的信息显示,在运价调整首日,乘客针对出租车收费和服务的投诉并不多。出租车管理所所长郭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市出租车运价调整的工作是逐步展开的,大概将持续半个月。在调整期间,出租车运价将采取双轨制运行,已完成计价器程序调整的车辆执行新运价,未完成计价器调整的车辆继续按原价执行,如果乘客遇到不规范收费可向运管部门投诉。同时,郭所长还表示,在出租车车窗上张贴的运价标签,现在正在制作当中,将于近期更新完毕。(记者 尤允庆 王晓燕)

[责任编辑 刘宇峰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