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回馈,七夕节大酬宾”、“浪漫七夕,花意传浓情”、“情浓七夕节,惊喜连连”……七夕节前夕,包头的商场、珠宝行、花店、酒店等纷纷挂起醒目的促销广告,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的情人节,与商家一边倒的力捧“七夕”节不同,市民和民俗专家对七夕节变身中国的情人节是有人叫好有人拍砖。
“多一个happy理由”
“我觉得把七夕定位为中国的情人节很好,”85后刚进入职场的小米说,“这样我们就又多了一个庆祝、happy的理由。”
小米说他在两周前就开始为给女友过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式“情人节”做准备。“玫瑰花、巧克力、西式大餐并不能代表中式爱情的特色。”我已经和一家婚纱影楼预约好了,要在七夕节这一天和女友换下长裤短裙,穿上长袍马裤、凤冠霞披做一回古人,拍一张古装的照片。”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小米说女友一直很想亲眼看看萤火虫,但包头没有,于是他就从网上购买了99只萤火虫,要在七夕那天给女友一个惊喜。
“弘扬传统文化”
“我觉得大张旗鼓地过七夕节很好,可以更好的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今年35岁的齐女士说,“今年我在经济上与西方接轨的同时,很多外来文化也随着涌入中国,西方的节日渐渐从洋人的货箱里,钱夹里,电影里,从归国华人的意识形态里走来,走进我们的商场,走进我们的电影和书本,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年轻一代的意识形态,哈日、哈韩、崇美现象将会层出不穷。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在国人的猎奇心理驱使下,经商人的推动火爆全国,其实我们中国的节日丰富而多彩,细数起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到两个。它不仅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情感、愿望、道德、智慧深蕴其中,它亦标示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及其成为经典文化形式的形成和发展轨迹。中国的七夕故事和七夕节就是这众多经典文化之中的经典。是中国婚姻文化的精粹,也是世界婚姻文化的精粹。而且作为节日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东方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中国人应当树立一种自我文化保护意识,谨防被文化殖民,因而我认为,与其过西方的情人节,不如过我们东方的七夕节。”
“理直气壮过自己的节日”
“中国人过七夕古已有之,但把它推而广之,提到日程上正儿八经地当作情人节来过却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大学教书的赵敏说,“老外过情人节的习惯被中国的新新人类抄袭来,这样过了几年却突然发现,老外的情人节总归是人家的,过起来像东施效颦,披着人家的外衣却包着自己的陷,有点不伦不类。于是就挖掘出咱自己的情人节,这样过起来顿觉理直气壮,很是原汁原味,于是一窝蜂的都去过情人节,也无可厚非。”
民俗专家:“七夕”
作为情人节有些牵强
著名民俗专家柳陆说,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唯有在七夕节这一天才能“金风玉露一相逢”,其它364天却只能隔河相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像这种凄凉的不能相守的爱情,绝不可以美化为“胜却人间无数”。牛郎织女的故事主要刻画了一对青年男女坚守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硬要把这个节日定为中国情人节有些牵强,也失去了故事原本的意义。
针对当今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在我国大行其道、备受追捧的现状,要想捍卫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设立我们自己的情人节。柳陆建议“可以把正月十五元宵节设立为‘情人节’,正月十五是我国古代妇女可以正式外出一个节日,这一天包括皇宫内的宫人都可以放假,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很多青年男女借观灯之便,行相会之实,是自由恋爱的日子。”(记者 宿君 实习生 赵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