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意见》系列评论之二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这对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努力,自治区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产业总量迅速扩大,产业门类趋向多元,产业技术逐步提升。这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自治区已经形成了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自治区产业结构仍比较单一,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粗细不均,有的特粗,有的过细,能源工业在自治区整个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达36%,而其他产业比重相对来说比较低,冶金工业的比重只有不到24%,农畜产品加工业比重不到14%。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治区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中央出台《意见》,这为自治区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认真学习贯彻《意见》,就必须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意识,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解决自治区产业层次较低、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意见》鲜明地提出,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城乡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认真学习贯彻《意见》,就要着力推进包括产业结构、城乡区域结构和收入分配关系调整为主要方面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扩大国内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自治区面向环渤海地区,背靠俄罗斯和蒙古,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富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进,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推动集约发展、循环发展、和谐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挥沿边、生态、人文等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旅游休闲等服务业。
在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做大总量和调整结构并举,在增量中调整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布局合理、多中心带动的城镇化格局,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使自治区获得后发优势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内蒙古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