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实用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抗通胀 黄金理财产品备受关注
 

  “年初的时候我手头有10万元现金,当时建行的实物金条价格是每克307.5元钱,我买了150克金条,用了46125元钱,余下的53875元钱我就存活期了。今天建行的实物金条收购价是331.38元钱,我那150克金条可以卖49707元钱。简单计算就可以知道,我投资金条的46125元钱在半年时间里增加了3582元,也就是增值了7.8%。而存活期的53875元钱,按照0.5%的活期利息计算,半年时间里仅增加了134.69元钱,也就是仅增值了0.25%。很显然,投资黄金的保值效果要远胜过活期储蓄。当然,如果这半年时间里黄金价格不是上涨,而是下跌了,那我买金条的钱就赔了。”首府某高校李老师日前对记者说。据了解,一段时间以来,通胀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财富保值增值就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心的问题。在众多理财产品中,黄金理财产品备受关注。

  黄金一直跑赢CPI

  “我发现随着物价不断上涨,手里的钱在不断缩水。最近我打算买一种风险不太大的理财产品,它至少应该能跑赢CPI。有人给我推荐黄金理财产品,我正在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公司职员张先生对记者说。

  记者查询今年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价格,以99.99%黄金为例,该金1月4日每克价格为302.5元,8月3日每克价格为345.88元,涨幅为14.34%。据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CPI同比上涨5.4%,在上述情况,黄金价格增值幅度远远高于CPI增幅。

  据有关资料,黄金抵制通胀是有历史依据的。有分析人土以1971年1月为基期、基数定为100测算,发现在过去的40年中,CPI数值上涨至基期的5.5倍,而黄金价格则上涨至基期的35.8倍。在通胀加速的上世纪70年代和本世纪初,尽管CPI的上升斜率变得陡峭,但黄金的涨势加速更快,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黄金对于抵御通胀的实际效果。中金公司数据显示,从2001到2011年11年间,金价的总体上涨幅度远超于CPI的上涨幅度。全球范围来看,从1960年至2011年,50年的时间里,黄金价格的涨幅不仅远高于同期美国CPI的涨幅,而且也高于同期铜、铝及原材料的上涨幅度。

  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股市低迷,但有一种投资品延续了去年的强势,那就是黄金。在国际上,黄金价格从年初的1420美元/盎司上涨到年中收盘的1498美元/盎司,7月底更是突破了1600美元/盎司。金价在半年多时间里涨幅超过10%,不仅跑赢了股市和银行存款,甚至跑赢了众多银行理财产品和CPI的平均值。有分析人土预测,由于美国债务危机等促使国际金价上涨的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可能终结,这将给力于黄金等避险投资产品,推动黄金继续涨价。

  黄金价格如何涨跌?

  “我听说股神巴菲特在今年曾说过,他出生时候的1美元,现在只值6美分了,所有货币都逃脱不了贬值的命运。以5%的通货膨胀率来计算,目前现金的购买力在不到15年内,就会减少一半。”对黄金理财产品“自学成才”的某单位职员赵先生对记者说。“在没找到更好的抗通胀理财产品之前,我决定长期持有黄金理财产品。”

  据了解,黄金理财产品主要有实物黄金、纸黄金和黄金衍生品等。实物黄金主要为金条和金币。金条的发行主体是上海黄金交易所和商业银行等,分为投资性金条和纪念性金条两种,其价格与金价变动联系紧密。金币的发行主体是央行,其价格走势与黄金价格相关性不强。纸黄金即银行记账式黄金,投资者的买卖交易行为只反映在其开立的银行“黄金账户”上,不发生黄金实物交割。黄金衍生品包括黄金期货、黄金T十D业务等,由于黄金衍生交易产品多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存在着杠杆放大效应,因此属于高风险、高收益产品。

  必须指出,投资黄金理财产品具有一定风险性,原因在于黄金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会随时涨跌。影响金价的因素包括美元价格涨跌、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国际政局动荡、国际商品市场波动、国际重要股票市场股价起伏等。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理财产品自身特性决定,即使黄金价格上涨了,与黄金挂钩的某些理财产品却未必能赚钱。(记者齐新)

[责任编辑 魏佩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