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伦贝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斯木吉德:家庭牧户游让我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内蒙古新闻网  11-08-09 11:46 打印本页 来源: 呼伦贝尔日报  
 

斯木吉德:家庭牧户游让我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斯木吉德:家庭牧户游让我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来到呼伦贝尔,第一次看到如此辽阔的草原,第一次骑马,第一次住蒙古包,第一次跟着牧民学做蒙古族的特色小吃……这些第一次让我永生难忘。”北京游客淼淼在牧民斯木吉德家一边学做奶制品,一边诉说着此次来呼伦贝尔旅游的感受。

  正是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厚重悠久的历史,鄂温克旗锡尼河镇巴彦呼硕嘎查的斯木吉德家在1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全家人居住在蒙古包内,放牛、放羊,日子过得很苦也很累,一年下来,收入仅仅2万元。”斯木吉德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时这样感慨道。

  不甘落后的斯木吉德整日苦思冥想,但始终未能找到突破口。2004年,呼伦贝尔旅游进入全面发展时期,鄂温克旗也出台了牧户家庭游的相关扶持政策。时年25岁的斯木吉德在家人支持和鼓励下,尝试着在巴彦呼硕敖包山下支起两座蒙古包,经营起了巴彦呼硕嘎查第一家牧户家庭游,接待当地游玩者和一些零散的外地游客。尽管接待游人相对较少,但收入却非常可观。“自家养的羊不再向外销售了,就地为家庭牧户游所用。那一年,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

  她说,做梦都没有想过,以往正常的放牛、放羊、骑马、穿民族服饰、住蒙古包、制作本民族特色小吃的生产生活方式却成为发展旅游业的看点和富民的亮点。“现在,游客到我家最喜欢做的就是穿着布利亚特蒙古族服饰,跟我一起学做奶皮、奶干、包子、列巴等特色小吃。游人做好后满怀欣喜地将特色小吃带回去。”

  随着游人的不断增多,斯木吉德家庭牧户游的规模逐步壮大,知名度越来越高,远在美国、韩国、新加坡和广东、上海的国内外游人慕名前来。如今,斯木吉德家有蒙古包十多个,已由最初的日接待30余人发展到200余人,可同时住宿40余人。“10年的时间,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每年收入2万元到20多万元,翻了10倍啊。”斯木吉德欣喜地说。

  斯木吉德的家庭牧户游越做越火,周边的牧民家庭也受到启发,开始从事家庭旅游产业。斯木吉德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经营经验传授给当地牧民,现在敖包山下从事家庭游的牧户已经发展到十多家。

  谈及未来的发展,斯木吉德满怀信心地说:“想要真正的扩大规模,决不能'单打独斗',要形成'公司化'的管理模式,成立旅游合作社才能做大做强。”

  现在,斯木吉德吸纳40户牧民家庭建设了40户别墅和100多座蒙古包,配备了大型文体娱乐中心,游人到此将会体验到更多的原生态生活方式。新建的旅游合作社聘请本嘎查的大学生管理,将于明年6月开张营业。(记者思奇 布日古德/文 万飞/图)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