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化德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结合县情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服装富民”和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等一系列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对外开发,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实现了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4亿元,比2005年增加17.9亿元,年均增长22%;财政收入完成10180万元,比2005年增加4662万元,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比2005年增加11亿元,年均增长2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34:47:19演进为17:55:28;现代农牧业建设力度加大,日光温室由2005年的20多座,发展到700多座、塑料大棚达到1000多座,腹膜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万亩,建成牧场式奶牛园区8个、标准化肉羊养殖示范村55个和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8处;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21家发展到34家,工业增加值由3.4亿元增加到13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经济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几年来,累计投资近20亿元,实施城镇建设200多项,长顺镇建成区面积由“十一五”末的9.2平方公里扩大到12.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4万人增加到6万人,城镇化率由30%提高到40%,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80%的自然村通了自来水,彻底消灭了无电村,完成通乡油路140公里,通村砂石路490公里,数字信息网络实现全覆盖,92%的建制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达到97%,固定电话和宽带互联网实现了乡镇全覆盖。生态建设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建设目标,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16%,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06个,完成投资61亿元,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城乡文明水平全面提升。物质生活的殷实,必然带来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步发展。几年来,该县首先坚持思想道德建设常抓不懈,充分利用县电视台、《化德报》、政府网站等宣传媒体,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积极培育广大群众的良好行为习惯。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五个走进”、道德模范、百家诚信企业、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评选活动。文明办组织开展了窗口行业“文明杯”规划服务竞赛和文明单位“2+1”携手帮扶工程,团县委开展了“五比五争,岗位建功”活动,非公企业开展了“节能先锋”和“我为企业做贡献”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各行各业文明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模范标杆作用。三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新建了人民广场、西山生态公园、会展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一大批文化活动场所,以这些活动场所为载体,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蓬勃开展。每年举办的周末消夏晚会、知识竞赛、中老年健身操(舞)比赛、业余歌手大奖赛、征文演讲比赛、各种体育竟技比赛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以节假日和重要纪念日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特别是通过开展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和万众爱国情等大型系列活动,吸引了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到了群众性文化活动中。五是加强了乌兰牧骑队伍建设,先后两次公开招聘了20名演职人员和播音主持人,成立了作协、书协、剪纸协会、太极拳协会等10多个民间艺术团体。乌兰牧骑自编、自导、自演的东路二人台《琴缘》荣获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乌兰察布市参加全区首届二人台艺术节汇演,荣获了银奖和优秀创作奖,参加全区第五届乌兰牧骑艺术节首届小戏小品艺术比赛荣获一等奖。歌曲《我的家乡美丽化德》、《塞上明珠化德》、《化德我要赞美你》,文学作品《归厚集》、《驿路走来》等一大批扎根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给人们美好的精神享受。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该县经济持续发展,全民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升,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讯员:贺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