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自治区口岸办通报,阿拉善盟策克口岸连续两年在全区公路口岸排名第一,列全国沿边地区公路口岸第二。
策克口岸自1992年开放以来,截至2010年,共计进出口货物2086万吨,进出口贸易6.6亿美元,其中:2010年当年进出口货物866万吨,进出口贸易4亿美元。近年来,阿盟大力推动"向北开放"发展战略,加快策克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口岸发展成效显著,口岸经济成为全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以口岸为结点的公路、铁路网基本形成。自2003年起,以巴彦浩特为起点的巴彦浩特--达来呼布镇,达来呼布镇--酒泉柏油公路建设完工。以口岸为中转点的临河--策克、策克--嘉峪关的铁路建设完工。
口岸水、电、通讯基本完善。口岸地区目前有机井30眼,日出水量达到14000吨左右,35千伏输变电线路使用多年,110千伏输变电线路正在建设,移动、联通等部门全部建有基站。
以口岸国门为标志的监管区已经形成。目前,以联检大楼为核心的联检场所运行多年,以煤炭为主要商品的7个专用监管场所建设完工并使用。口岸监管机构、人员配备完整。2009年口岸正式常年开放后,额济纳海关、检验检疫局正式挂牌成立。口岸"一关两检"150多人在口岸进行联合执法和查验工作。
一批具有运输能力和加工能力的龙头企业入驻口岸。目前,以庆华、浩通、太西等为主的企业,进口蒙古国煤炭达600万吨以上,占煤炭进口量的70%以上,拥有境外运输车辆500辆左右,占境外运输车辆的50%以上。以庆华、锦达等为主的企业,建设洗煤厂进入尾声,能力达到500万吨以上。
口岸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抓手。2011年上半年,口岸地区实现各类入库税收4.45亿元,其中:由国、地税局征收的税款,反映在额济纳旗财政收入的税收达到2.4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63%,海关征收的各类税收2.49亿元,占口岸地区入库税收的50.4%。同时,口岸地区国内、国外运输车辆达到2000多辆,进出口贸易和交通运输已成为我盟第三产业增长最快的行业。
口岸"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目前,口岸入驻企业中,与蒙古国签订开采、开发煤炭资源的企业4家,与蒙古国签订煤炭运输合同的企业20多家,具备与蒙古国经营口岸进出口贸易的企业40多家,已经在口岸地区登记注册的企业90多家。据了解,蒙古国已批准在口岸地区建设铁路和跨境皮带运输,口岸地区公路、铁路、跨境皮带运输三种运输方式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