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成现任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自1976年始在基层从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承担了国家和自治区科研课题500多项,为农民增收做出贡献,被称为河套农民发家致富的“小财神”。
近年来,他组织科技人员,以促进产业基地建设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为目标,在临河区分片建设了14个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示范区,实施示范项目180项(次)、试验项目165项,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680个,实施示范面积12万亩。在项目实施上,以特色兴乡和特色兴村为着眼点,促进产业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区带动,形成以乌兰乡、丹达乡的脱水菜,图克乡、隆胜乡的杂交花葵,八一乡、城关乡的瓜菜为代表的一大批产业化示范基地,成为全区发展产业化经营,增收致富的新典型。2003年他亲自指导的丹达乡忠义村示范区,通过示范蔬菜育苗移栽和开沟起垄新技术,带动全乡形成青尖椒、番茄、豆角、马铃薯、大蒜五大特色产业,全乡蔬菜育苗移栽面积达4000亩,增收250万元,仅此一项全乡人均增收200元。
在科技推广中,韩成非常注重发挥新品种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上的作用。10多年来,亲自主持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近1000个,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临河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18个。新品种目前已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
针对临河区养殖业快速发展,粮、经、草争地矛盾突出的问题,他于2001年与内蒙古农科院协作开展麦后复种饲草料技术研究,通过试验,麦后复种饲用玉米、饲用型双低油菜、饲用型甜菜、健宝牧草均获成功,鲜草(料)亩产量都在5000公斤左右。并从2002年开始每年在全区推广5万亩,有效地缓解了养殖业饲草缺乏的矛盾。
借鉴宁夏经验,主持立项研究冬小麦北移技术攻关,2003年获得成功,将冬麦的种植又北移了2个纬度,引进的12个冬麦品种全部安全越冬,并表现为产量高、成熟早,比春小麦提早半个月成熟,为麦后复种创造了时间条件。2009年以来又进行进一步试验,冬小麦复种鲜食玉米、复种甜瓜、复种育苗油葵全部获得成功,亩增收800—1000元。这项技术可望成为全区种植制度上的一项革新性技术。
2005年秋,在韩成积极争取下,临河区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资金补贴项目,他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全区7个乡镇和1个农村办事处的156个村1198个村民小组,采集土壤样本7000个,全部进行了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的化验分析,取得化验数据10万多个,并通过肥料效应试验,对临河区主要作物进行配方施肥,为农民提供各种作物上的施肥配方20万个,为5万农户发放了施肥建议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00万亩。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小麦亩均增产10公斤,玉米亩均增产15公斤,葵花亩均增产7.5公斤。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化肥利用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几年来全区节约化肥用量2万吨,节约化肥投资5600万元,取得了节本增效的明显成效。
韩成结合实践经验在《现代农业》等刊物上撰写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并多次获得自治区、农业部各类奖项。他先后被评为自治区深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国家六部委授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记者 梁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