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小学生暑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8月7日16时40分左右,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中、商都县高级中学的21名学生,相约北京师范大学两名支教学生来到商都县不冻河水库游玩。其间,7名学生在游泳时不慎溺水身亡;8月9日15时30分许,两少年在呼和浩特市扎达盖公园的湖里玩耍时溺水身亡。

  面对近日发生的两起青少年溺水事件,不得不让人引起深思,学生在暑期里的安全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象:

  学生身边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在暑假里,离开了学校的监管,学生们似乎“自由”了许多,公园、网吧、游戏厅、人工湖、田野甚至马路都是他们喜欢去的地方。

  轮滑是中小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在青城公园记者看到,除了一些专业训练班的学员们佩戴护具之外,许多在公园里玩轮滑的孩子都没有佩戴头盔、护膝、护肘等安全护具。一位玩轮滑小女孩对记者说:“感觉那些护具一直以来也没起过多大作用,就不戴了”。如果说在公园里玩轮滑的孩子们相对安全的话,那么在大马路上玩轮滑就实在危险,记者途经新华大街博北路段时,发现有两名看上去15岁左右的男孩,穿着轮滑鞋在马路上互相追逐,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而在公园里的人工湖岸边,记者注意到有许多孩子用自制的网兜捞鱼,虽然岸边有公园设立的安全警示牌,但却没有设立安全防护设施,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采访中,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在五塔寺南街看到一个小女孩在过马路的时候不慎被一个骑摩托车的人撞倒,摩托车还从小女孩的身上碾了过去,地上流了好多血。随后,闻讯赶来的家长在周围好心人的帮助下,将孩子送往医院抢救。这位市民对于当时的场景还记忆犹新。

  家长:

  一直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

  “平时,我们大人去上班,孩子就上学去了,基本上孩子的安全在学校里面是可以得到保障的;这一放暑假,我们还要上班,可孩子却在家里,几乎一天的时间我们是管不到的。”孩子正上中学的秦女士对记者说道。秦女士表示,孩子的暑期安全问题有太多的不可控性,把孩子放在家里家长不大放心,如果让孩子一个人出去玩耍就更不放心。谈到孩子的暑期安全问题,秦女士显得很无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放暑假时,父母白天都不在身边,初中以上的孩子,父母一般都让其在家中独处,小学或者更小一点的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而在农村,孩子独自生活的空间就更大,没有人工游乐设施,田野、池塘、山坡,都成了他们玩耍的好去处。

  教师: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最重要

  车站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刘伟表示,让学生安全度过暑假,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是重点。刘伟介绍,在上课的过程中,学校将学生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融入到平时的学习课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自我保护手段。同时,在放假之前,老师还会专门给学生讲解假期的种种注意事项,并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重点强调学生的安全问题。在假期里,班主任还要不间断地通过“校讯通”将注意安全的信息发到每个学生家长的手机上。

  十八中教师李学慧认为,假期里,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对孩子的安全常识教育,使孩子懂得更多的安全知识,掌握识别危险的能力和处理危机的正确方法。

  结论:

  暑期学生安全需要全社会关注

  “放暑假后,学生的监管责任由学校转移到了家长,但并不意味着孩子的安全全部由家长负责,社会也是有责任的。”内蒙古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红燕说。

  陈红燕表示,放暑假对于学生而言,一旦没有了学校的约束,而家长又往往因繁忙而疏于安全监管,这就使学生陷入了“安全真空地带”,稍有不慎,各种意外事故就有可能降临。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避免进入这个“安全真空地带”,这就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安全作为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很多时候需要学校、家庭、社区、街道等社会职能部门的密切沟通与配合。全社会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努力消除安全隐患,才能让中小学生们度过一个安全的假期。(记者段磊 魏宝红)

[责任编辑 魏佩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