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时代的变化,群众是社会开栏的话发展的主体。根据中宣部等五部门统一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关于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要求,本报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写出一批鲜活且读者喜闻乐见的报道。本报从今天起,开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下设“采风”、“见闻”、“视点”等子栏目,记录寻常百姓的真实生活,反映普通群众的真情实感,讴歌伟大时代的发展变化。敬请关注。
8月22日下午2点,在包钢无缝厂,库管朱玉兰和工友们迎来了集团5S管理阶段检查验收组。
记者看到,朱玉兰管理的仓库物品分门别类摆放在架上,整洁有序,并贴有详细的标签。朱玉兰说:“现在30秒就能找到东西,省时、省力。原来放置杂乱,有时要花10分、20分钟找东西是常事。”
“清洁用具要上架,离地多高有要求,所有物品都有具体标准。”正在现场检查的集团管理部部长胡静说。4点整,专家组列出无缝厂的10大变化:厂房建筑物变新了、产成品库变大了、道路畅通了、地面变平了、生产线变清爽了、卫生间升级了……
为和国际一流企业接轨,作为自治区“工业长子”的包钢集团,5月末率先全面推行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修身为内容的“5S管理”,以提高员工素质、提升管理水平。
据了解,在推进整理阶段,仅第一批15个样板单位、区域和车间就拆除废旧建筑近4万平米,废旧管线3万多平米,清理废弃物1.2万多吨,整理出多余和可修复的现场备品价值达4800多万元。
5S管理不仅使近5万包钢职工的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正发生着改变,而且实现了管理和降本增效的双赢。(记者吕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