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农民增收靠什么?——赤峰市松山区发展设施农业见闻
 

  记者日前驱车走访了赤峰市松山区各乡镇,只见日光温室漫山遍野,塑料大棚一望无际。各种蔬菜、瓜果、食用菌正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农民的腰包也因设施农业的发展而鼓了起来。

  从不足千亩到17万亩

  2003年底,松山区设施农业还不足千亩。2004年以来,松山区的设施农业以平均每年2万多亩的速度推进,目前已发展到17万亩,约占全自治区的17%;蔬菜、瓜果的年产量从起步时不足10万吨发展到60万吨;经营设施农业的农户从1千多户发展到1万多户,占农户总数的10%。

  在太平地镇忙牛营子村,54岁的战武在冷棚里边侍弄即将上市的红提边告诉记者:他和老伴经营着一个1.3亩的暖棚和一个2.5亩的冷棚,暖棚栽植了无核白鸡心葡萄,端午节前已上市,收入6万多元;冷棚栽植的美国红提,计划中秋节上市,至少还能收入4万元。

  来到城子乡,望着一棚接一棚挂满果实的甜椒,乡长梁明泽介绍:全乡共种植冷棚甜椒1万亩,年产约9千万斤。在一个收购点,经纪人王子臣正在组织供福建的货车装运甜椒,他一人每年组织销往沈阳、北京、哈尔滨、福建等地的甜椒约1千万斤。

  通过两天走访记者了解到:松山区发展设施农业,基本上按照区域化进行布局,现已拥有安庆镇甜瓜、太平地镇葡萄、夏家店乡食用菌、穆家营子镇硬果番茄、城子乡甜椒等5大产业园区。各园区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数量已发展到27家,经纪人达3550人。松山区还拥有一处全国定点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满洲里、东莞等对外销售办事处,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也在积极开展。

  目前,松山区的日光温室年亩均纯收入约1.5万元,高的可达3万元;冷棚年亩均纯收入约6000元,采取冷棚两茬栽培技术的在万元以上。

  从聘请人才到输送技术员

  松山区农业局局长许振华说:“发展设施农业最关键的要素一是资金,二是技术。”松山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作为启动和引导资金,用于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每年捆绑使用涉农资金2000万元以上用于发展设施农业。松山区还创新融投资方式,通过实施大棚产权证抵押贷款等方式,破解农户贷款难问题。在资金使用上,建一个日光温室财政补贴3000—5000元,建一个冷棚补贴300—500元。

  松山区多次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民到山东寿光、青州和辽宁朝阳、凌源进行学习观摩,每年外出参观学习人数达1万多人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干部群众对发展设施农业的认识。为解决技术问题,松山区成立了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建立了区、乡、村、棚区服务站“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先后从山东、辽宁和自治区聘请专家7位,招聘技术员150多人,充实了各个层面的技术力量。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和乡镇农业站分别对农业干部、技术员、农民进行培训,每年培训数量都在1万人次以上,去年达4.5万人次。

  在安庆镇的一个棚区,记者见到了许振华七赴辽宁才请来的甜瓜栽培管理专家孟令权。他说:“这里干事的氛围好,工作得很愉快。”

  通过七八年不断地学习、实践,如今,松山区自己培养的技术员大约有150余人先后分赴外地做设施蔬菜、瓜果栽培的技术指导,年创收约600万元。从抓产量到保品质

  冷棚两茬栽培、甜瓜套种西红柿、葡萄套种白菜……为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效益最大化,松山区不断创新种植模式;与此同时,下功夫确保产品品质。

  全家梁万亩设施无公害蔬菜园区位于穆家营子镇北洼子村,现已建成占地1.2万亩的高标准日光温室3678栋,是2005年由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走进北洼子村的一个彩椒大棚,只见棚的上方吊着若干片沾满飞虫尸体的黄板;门口右侧的墙壁上整齐地挂着塑封的《无公害蔬菜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准则》、《防虫网的应用技术原理及技术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及田间管理记录本。北洼子村棚区服务站站长于志杰说:“在病虫害防治上,园区推广了丽蚜小蜂+防虫网、黄板+防虫网等物理方法防治白粉虱等虫害,即便少量使用农药也严格做到低毒、低残留,确保产品100%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蔬菜标准。”

  “这些红千禧、绿宝石等小西红柿每斤50元还供不应求呢。”楚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张春祥边领着记者参观边介绍说。该公司在当铺地乡租用3000亩地建起了楚东有机农业园区。在该园区内,绝对不用农药、不施化肥,防虫以物理方法为主,生物制剂为辅。去年由于阴雨连绵,没控制好棚内的温度和湿度,4棚已挂果的西红柿秧严重染病,楚东公司忍痛将西红柿秧连根拔掉也没用农药。

  如何保证非无公害园区和非有机园区所产蔬菜的品质?“统一定点组织供应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加强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力度和超标使用农药的处罚力度。”许振华答道。(记者 谭玉兰)

[责任编辑 赵静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