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位已满”也得等。

新世纪广场停车场的收费标准。

某饭店门口占用盲道私划停车位。

维多利购物中心后面简陋的停车位。
近年来,首府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汽车拥有量也不断增加,而公共停车位的数量却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目前,呼和浩特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50多万辆,而地上停车泊位只有6000多个,且专用停车场基本都不对外开放使用。车辆激增与停车位不足的矛盾已日益严重。很多车主直呼:“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停不了车,停不起车。”市民渴望爱车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商场停车基本靠“抢”
8月21日,星期日上午10点半,维多利购物中心后面停车场入口处已有四五辆车在排队等候车位,停车场管理员潘先生告诉记者:“每天来维多利这边购物的人很多,这个停车场根本不够用。如果想把车停在这儿,人们只能早来,稍晚点儿就停满了。尤其到了周六日,车位很早就没了。”
10点45分,记者来到对面的维多利时代城,在地上停车场入口通道,同样已有三四辆车停在本来就较窄的机动车行车道上等候车位,其中一位车主告诉记者,他已经等了有15分钟左右了。尽管停车场工作人员不停疏导车辆进入地下停车场,但似乎效果甚微。而据了解,这个地下停车场可以容纳500辆车,停车高峰期时最多也就停个2/3。为什么车主甘愿在地上停车场等候而不愿意进入地下停车场呢?记者走访部分车主得出几类答案:地下停车场收费高、嫌麻烦、停车要求驾车技术高等。
11点10分许,记者来到王府井百货商场门口,停车位也早被“抢停”一空,而在一旁的公园东路上记者看到,马路两边早已停满了各种车辆,使本就很窄的马路会车很困难,不时造成交通堵塞。在路边,记者问一位刚停下车的车主:“您把车停到这儿不怕被交警贴条吗?”“没办法啊,我是陪老婆来逛街的,现在这个点儿去商场停车肯定停不下,停到这儿只能心存侥幸希望交警今天别来这条街。”车主无奈地说。记者在公园东路随意走访几位停车车主后发现,他们大多是来附近商场逛街的,公园东路俨然已成为中山路商业街的“备用停车场”。
记者走访发现,中山路上的各大商场均有交警部门所划的停车位,但数量均不多。王府井百货、维多利商厦及时代城的地下停车位加起来也仅有600多个,而民族商场和天元商厦等一些老商场根本没有地下停车场,中山路上的停车位严重供不应求。
饭店停车乱象百出
8月22日下午6点左右,正值各餐馆用餐高峰期,记者走访了市区一些饭店。6点20分,乌兰察布东街上的3000浦时尚烧烤店门口的车已停得密密匝匝,来用餐的徐女士对记者说:“我经常来这家店吃饭,店里生意特别火,但却没听说有固定车位,每次来都为停车的事发愁,一般就是听保安的指引停一个位置。每次吃完饭出来开车回家也是个大问题,车停得特近,稍不小心就发生刮蹭事故了。”记者看到,不足50米长的饭店门口,大大小小的车已有20多辆,而且还不断有车往里走,本来在非机动车道上走的自行车、电动车也都被挤到了机动车道上,附近的一个公交站牌处公交车甚至无法靠站,不时造成道路拥堵。
市民吕先生不久前也向记者倾诉了他遭遇过的一次停车怪现象:7月份的一天傍晚,吕先生和朋友到胜利东街附近吃饭,特意把车停在了路边划了白线的停车位里,没想吃完饭出来后,却发现车门上贴了张乱停放车辆的罚单。“我明明将车停在了停车位里,为什么还会被贴罚单呢?”张先生感到很不解。事后到交警部门咨询才明白,胜利东街的临时停车位不属于规划中的,都是几年前周围的饭店、商铺等老板自己划的,大约有十多个这样的停车位,。现在经常有车主来咨询类似吕先生的问题,提醒车主朋友们来这里停车时注意辨别正规停车位,避免被罚款。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大多数中小型饭店都没有停车位,甚至较高档的饭店也没有专门的停车位,一些饭店就把自家门前擅自划分为停车位,有食客停车就由保安指引就位。一些饭店甚至将盲道、非机动车道等市政道路据为己有。在用餐高峰期,一些繁华路段饭店的不规范停车极易造成交通堵塞。
回家停车也不易
“你看看,我这一回来晚点儿,车就找不到‘家’了,唉!”8月22日晚10点半,记者在奈伦和兴园小区里见到李女士时,她正为爱车停在哪发愁。奈伦和兴园是较老的小区,当初根本没考虑设停车位的事儿。李女士说,早几年住进来时还好,小区私家车不多,停个车特方便。可近两三年小区里的车突然多了起来,如今,即使是白天上班时间,小区道路上的车也是一辆挨着一辆,甚至有些不自觉的业主把车停在绿化带里。小区里有车的家庭都尽量每天早点儿回家,稍晚一点儿的话就不好停车了,有时在南门附近住着车得停到北门附近,甚至有时只能随便停在路上,第二天早上早早起来把车挪开。有很多业主都反映有时一觉醒来自己的车不知怎么就被刮蹭了。据了解,市区大多老小区都正在遭遇着类似奈伦和兴园小区的停车难现象。
老小区如此,新小区的停车难又是另一番尴尬景象。8月23日傍晚6时许,记者在万豪名园小区门口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业主回家后车不进大门直接停在门外商铺前的空地上。记者采访了一位刚停下车的业主,他无奈地说:“小区采用抓阄的方式确定谁能使用停车位,我没有抓到,车自然不能进去了。”据小区物业公司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说:“因为小区的停车位十分有限,而业主车辆又太多,之前车辆乱停现象非常严重。为更好地管理小区,本着公平原则,我们采取了抓阄的方式让部分业主办理车位卡,实行一车一卡一杆制度。而对于没有车位卡的业主,保安禁止其入内,当然,这些车辆我们也有保安负责管理。”虽说如此,这些没有车位卡的业主仍充满担忧:“当然担心车辆安全问题啦!车子放到小区里还常有盗窃、刮蹭等事件发生,更别说在大门外了。”随后,记者又走访了金宇文苑、电力家园、嘉和国际等中高档小区,发现一车一卡一杆的刷卡现象目前很流行,本小区没有停车卡的车辆一律不许进入。
停车难的两大根源
规划不合理,停车位少
每个商场究竟该有多少停车位才最合理?按照呼市城市规划管理手册的规定,公共中心以及商业中心的车位应为车位/100㎡建筑面积大于等于0.45来计算。也就是说,按照要求,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和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必须相应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公共停车场(库)应当就近设置,并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对于公共中心、商业中心,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应留出7.5辆自行车、0.45辆机动车停车位。也就是说,某商场的建筑面积是2万平方米的话,那么它所设置的停车场应当至少有1500个自行车停车位、90个机动车停车位。据这点来看,呼市绝大多数商业中心显然不合要求。另外,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大中型建筑必须配建停车场,已经投入使用的,不能停止使用或改作其他用途。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应当配建、增建停车场;停车泊位不足的,应当及时改建或者扩建;投入使用的停车场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
而小区停车方面,呼市约有70%的小区存在停车难问题。老旧小区缺乏停车位规划,部分新建小区的车位配比是1:0.7—1:0.8,这样算来便是几套楼房配备一个车位,一部分地上车位,一部分为地下停车场,但车位依然不够用,往往楼房没有销售完,车位却已销售完毕。而据《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四十五条:“居住区、居住小区必须配套设置居民停车场、停车库,汽车停车率不小于35%,地面汽车停车率不宜超过10%。”
停车贵是另一原因
“这里地下停车场的收费是5元,太贵了,我就是去楼上办点儿事,马上就下来,在路边停一会儿也不碍事。”一位把车停在维多利时代城东门附近的车主刘先生这样对记者说。据了解,呼市目前的停车收费大多为2元/小时,这个价格车主们还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即使超5分钟也按1小时计算,大家都觉得有些不合理。于是,一些车主心存侥幸把马路当成了停车场。
“车库、停车位都超过房子的每平米价格了,有几个人买得起、用得起的?”位于东二环路上的鑫泰嘉园业主贾先生抱怨道。据了解,目前呼市各小区的车库、停车位价格动辄十几万,甚至二三十万,让车主直呼买不起,于是转向租车位。那么,租一个车位需要多少钱呢?记者走访了一些住宅小区。鑫泰嘉园地下停车收费标准为50元/月,据了解,这样的价位在呼市并不算高,目前多数小区停车位收费标准在50元/月—60元/月之间。而在位于内蒙古党政新区附近的金隅时代城,地下停车位的收费标准为70元/月,小区业主普遍反映这个价位只是勉强能接受。另外,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呼市一些特别高档的住宅小区停车费每月在百元以上。较高的停车费让不少车主直呼:“买得起车,停不起车。”
停车如何不难?
在中山西路的城发大厦旁矗立着一座全钢架结构的建筑,这就是在建的呼市第一个地上立体停车场。据了解,这个停车场共6层185个车位,占地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建成后将全部由电脑操作。“地上停车场每个标准车位的面积应为15平方米,加上出入通道停185辆车需要占地近3000平方米。而这个立体停车场只要1/5的面积就够了。如果车主想将车停入4层5号车位,只需将车位卡在感应器上一刷,位于4层的车位将会自动降到一层供车主停车。”项目部负责人对记者介绍立体停车场的便捷。
记者从呼市市容管理局了解到,去年开始,市容管理局在新华大街、巴彦淖尔路、乌兰察布东西街、北垣街等9条主次干道两侧施划了临时停车泊位4000多个;对新华大街、中山东西路、昭乌达路等11条主次干道两侧的4处机动车停车场原有陈旧、落后的停车场设施进行了更新。今年,计划新设约20个机动车停车场共计2000多个车位。另外,相关部门加大了停车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对不具备提供停车服务的违章停车场坚决予以清理取缔。同时对占用公共资源的停车场进行清理整顿。另外,呼和浩特市规划局目前正在编制全市的停车场规划,以便不久增设机动车停车场。鉴于中山路商业区地面停车空间不足的现状,有关部门也正在恢复道路两侧规划的地下停车场功能。同时,结合深圳、杭州、南昌等城市的先进停车管理经验,市规划局现正在调研,拟建设2座容量各为1000个车位的立体式机动车停车场,这2座立体式机动车停车场建成后可从根本上解除中山路中心商业区的停车难和交通堵塞的问题。
针对首府停车难问题,也有不少市民出谋划策,如建议政府出台具体规定规范关于规划小区车位的行业标准,并监管开发商严格执行;建议尽可能投入资金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以“公交优先”缓解对私家车的需求,减少停车压力;鼓励企事业单位开放自家停车场等。(本组文图均由记者 刘志贤 实习生 贾昕 乌力娅丝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