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被称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这里是内蒙古乃至国家西部经济带的重要的增长极。呼包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引擎”就是人才资源,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人才资源开发。
2006年,包头市发起建立了呼包鄂人才资源开发区域合作组织。
8月27日上午,呼包鄂人才资源开发区域合作第五届年会暨人才交流大会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年会上签订了《呼包鄂打造“草原硅谷”合作框架协议》,同日举行的人才交流大会共吸引用人单位500多家上会招聘,为各类人才提供就业岗位12000个左右,求职者达到35000多人。
人才资源优势互补
在人才交流会上,一位来自包头的高校毕业生希望,像这样跨区域的招聘会应该多举办几次,他以前为了找工作,经常在三市间奔波。采访中,许多期待在呼包鄂地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都希望能多举办类似的人才交流会。
呼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伯君说,呼包鄂三地今后将打造三地人才交流合作的聚集地,推动人才市场开发开放,共建呼包鄂网上人才市场,推动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互认。相互开放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逐步建立高层次人才区域内自由流动的保障机制。共同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相互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此,包头市公务员局副局长李丰也提出,呼包鄂要以“优势互补”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高新技术和优势特色产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方面,开展人才、项目和技术等方面合作和对接。
“优势互补”想法与鄂尔多斯不谋而合。
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王恒说,呼包鄂三市要组织专家行活动,根据三市提供需要服务的项目,选择有能力的专家实施跨地区服务,帮助其他城市解决问题,实现人才资源优势互补。并联合开展城市间科技人才多边和双边交流,调剂区域内创新人才余缺。
正在招聘的王先生说,现在呼包鄂地区用人单位条件越来越宽松,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也让呼包鄂用人单位“栽得梧桐树引得金凤来”。
引智引才合作配套
谈及三地之间的合作时,刘伯君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大型项目推介会、洽谈会,推进三地开发区(园区)之间的项目合作与对接,建立常态化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共同建设党政人才培训、专业技能人才培训、大学生实训等基地,相互选派优秀党政、科技、教育、卫生等人才挂职锻炼。联合举办人才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科研人员跨区域交流与合作。共建共享海外人才联络站,共同邀请海外人才考察交流,搭建海外引智引才的合作配套,打造引进高端人才的特色品牌。”
王恒则建议,组织区域内各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智力支持服务活动,实现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上的合作开发和成果共享。并依托区域重点产业发展、人才高地建设和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等重大经济举措和人才活动。
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呼包鄂三市是自治区着力建设的“草原硅谷”的核心区域,对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以呼包鄂地区为核心,充分发挥其特色产业集中、研发力量集中、创业基地集中的优势,实施“人才特区”政策,打造“草原硅谷”。在此次年会上,呼包鄂三地达成共识,将继续改善合作机制,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刘伯君介绍,呼包鄂三市将构建区域人才合作新机制,围绕打造“草原硅谷”,建立呼包鄂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呼包鄂人才资源开发区域合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协商解决重大问题,实施重大项目,督促合作项目落实。
李丰表示,呼包鄂人才资源开发区域组织近年来先后签订了《呼包鄂金三角人才资源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呼包鄂人才资源信息共享联合发布框架协议》、《呼包鄂人事部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合作框架协议》,以及此次年会签订的《呼包鄂打造“草原硅谷”合作框架协议》,说明呼包鄂三市的区域性人才开发区域合作机制已初步形成了。今后原则上在每年召开一次年会的基础上,应根据需要针对某一领域、某一项目或某一特定问题不定期举行专项会议,确保呼包鄂三地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方面形成最快、最强、最有效的工作合力。(记者张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