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中旬,宁城县种植的反季节食用菌进入采收期,一辆辆挂着蒙、冀、辽等各种牌照的大货车满载蘑菇保鲜桶及各类蘑菇产品奔跑在乡间公路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菇农刘财儒对记者说:“今年食用菌价格好,最高时达到6.6元/公斤,小蘑菇变成了‘摇钱树’。”
宁城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20多年来,食用菌种植业实现了从农民自发种植到有组织种植、分散经营再到园区化生产的嬗变。1997年起,宁城县开始有组织地进行食用菌生产,并成功引种了福建双孢菇,实现了我国南菇北移的伟大创举。2000年,该项目被列入自治区星火计划,同时被推荐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3年,宁城县加大扶持力度,把食用菌生产列入全县四大优势产业之一实行专项推进,2008年再次出台激励政策,对达到60万袋以上的规模小区,县政府每袋无偿补贴0.25元。
今年,宁城县有11个乡镇、196个村、5898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建成60万袋以上的规模小区32处,种菇专业户达1559户,全县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7539.6万袋,年产各类鲜菇7.6万余吨,产值6.6亿元。目前,宁城县已经成为东北地区反季节滑子菇种植规模最大的地区。全县成立食用菌协会40家、菌种生产企业3家,拥有龙头企业13家,有4家企业从事食用菌深加工生产,生产的“蒙珍”、“金然”、“海河”等品牌食用菌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每年为宁城县赚取外汇1000多万美元。(驻站记者马旭明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