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安盟阿尔山市为了建设国际大通道陆港、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生态文明体验区,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口岸旺市”发展战略,以“一区统领、四区支撑”,即以生态文明体验区为统领,以生态文明保护区、生态文明产业区、生态文明开放区、生态文明和谐区为支撑,在努力开创大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的示范道路上,始终坚持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构建生态文明体验区强大的内生动力,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努力扩大经济总量,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全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提升。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0亿元,是“十五”末的1.97倍,年均增长14.4%;地方财政收人实现0.57亿元,是“十五”末的1.40倍,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1亿元,是“十五”末的1.80倍,年均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实现11511元,是“十五”末的1.59倍,年均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人4188元,是“十五”末的1.45倍,年均增长8%。在去年接受全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31个城市中,阿尔山市取得了第11名的好成绩。
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生态文明 保护区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把守好这片青山绿水作为立市之本,将市民生态道德建设列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阿尔山市响亮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生态市创建目标,使生态阿尔山建设内涵和建设领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扩展深化。
加强生态文明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了创建绿色校园、生态文明演讲比赛、环城自行车比赛等活动,聘请9名工程院院士开展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引导全市上下树立关爱自然、热爱生态、倡导低碳的道德情操,使“科学发展看环保、和谐社会看民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严格执行《禁牧令》、《禁垦令》,全力实施禁牧退耕、公益林保护、天保工程、污染源监管等生态项目,积极推进舍饲养殖,加速生态脆弱区人口转移,坚决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行为,成功扑救两次外蒙古人境火,有力保障了森林草原资源安全。5年来,累计投人近亿元生态建设资金,实现人工造林27万亩,公益林保护建设41万亩,封山育林93万亩,退转家庭生态林场368户,缩减牲畜15万头(只),安装风光互补式路灯近2000盏,地源热泵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0%。荣获“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称号,白狼镇和天池镇、五岔沟镇分别被命名为区级、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生态文明 产业区提供智力支撑
编制出版了《阿尔山生态文明体验区发展模式研究报告》,重新审视产业发展路径,并以人文理念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期的31.4:13.3:55.3调整为13.5:18.5:68。
旅游业———主打健康牌
这几年,阿尔山市坚持“突出特色、培育亮点、寻求差异”原则,树立“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发展理念,围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火山科考3个国家级中心及温泉疗养、冰雪运动、会议论坛3个国际级中心的目标设计,全力打造最好的自驾车公园、最大的房车游基地、最长的森林小火车观光线、最好的火山空中观测站、最具养生理念的温泉保健场、最具错时经营条件的冰雪运动场和最有代表性的大兴安岭林区生产生活体验地等“七大特色类产品”。实施“错时、错区、错位”经营策略,在打造“阿尔山~~~满洲里~~~海拉尔”黄金游线的同时,与周边成熟景区建立区域旅游联盟。量身打造夏巡赛、冰雪节、杜鹃节、圣水节等节庆赛事活动,通过主流媒体对阿尔山进行系列报道,使“健康阿尔山”品牌的核心价值得到充分展示。2010年,旅游人数实现70.2万人次,是5年前的2.64倍;旅游收人突破7亿元,是5年前的5.70倍;旅游从业人员达到4.1万人,占总人口的60.3%。
工业———主打环保牌
五里泉矿泉成功人选“中国优质矿泉水源”行列,以矿泉水、苏打保健水、女士美容水等系列产品为主的水资源开发项目已具备年产30万吨能力;年产60万吨铁精粉的署秋铁矿项目即将投产;一批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始起步。此外,以口岸物流园区为重点的陆港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绿色食品、旅游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
农牧业———主打特色牌
按照“以小搏大、以精搏广、为旅而农、为旅而牧”的理念,围绕10万亩水浇基地和6万头特种养殖基地建设,矿泉蔬菜、脱毒马铃薯、ⅳ留克、有机种苗以及野猪、鹿狍、林蛙、食用菌等特色种养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批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农牧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生态文明 开放区奠定文化基础
以文明城市创建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宣传引导。近几年,阿尔山市先后精心策划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兴安盟复建30周年等重大新闻宣传活动,通过门户网站、央视媒体大力宣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组建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加强对媒体、网络、论坛等领域的监督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载体,每年召开1~2次市委中心组读书会,先后聘请魏小安、饶及人等知名学者进行理论宣讲辅导,连续两年集中组织300余科级及后备干部开展地区导游员培训,极大提高了干部群众思想水平;组成各类学习考察团,先后赴北京、天津等地,学习社区建设管理和城乡统筹发展经验,组织36名干部到周边盟市、兄弟旗县挂职学习,增强了各级干部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干部群众中营造了一种自加压力、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奋力赶超的发展氛围。
不断深化文明创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人开展“全民素质提升”、“文明新风进万家”、“四十佳”评选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人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结对共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感召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自治区十佳文明城市”、“自治区八星级文明城市”、“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全国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有76个单位被评为区级、盟级、市级文明单位,涌现出新时代农民包永、文明家庭吴小强、好教师董玉贤、好工人王志君等一批先进人物。深人挖掘地区文化。完成全市文化遗迹调查工作,有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人盟级、区级遗产名录。积极推进文化广场、地质博物馆、林俗博物馆、水博物馆及文化站室建设,成立老年大学、老年秧歌队、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民间艺术家协会、乌兰牧骑等组织,经常性开展书画展、摄影展,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编辑出版3部《阿尔山文史资料辑》;播出《探宝阿尔山》、《阿尔山秘境》、《沉睡的宝石》和《鹿皮图的秘密》等多部央视专题片,极大地吸引了世人目光;以阿尔山为题材制作拍摄多部电影和原创歌曲,其中电影《冲动是天使》荣获2009年全区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人选作品奖,歌曲《阿尔山的月亮》、《柳叶兰花》荣获全国第二届原创音乐作词和作曲类二、三等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涌现出了市法院、白狼镇林俗村等多种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这些优秀的原创作品和丰富的艺术形式,成为展示开放阿尔山多彩风情的亮丽风景线。
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和满意度竭力破解交通瓶颈。在兴安盟委、行署和上级部门的关注下,经过不懈努力,两山铁路已纳人国家重点扶持范围,两伊铁路正式运营,白阿铁路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开通了沈阳~阿尔山客运列车;乌阿一级公路单幅全线竣工,阿杜一级公路正在建设;口岸即将开放;机场正式通航。立体化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按照“乡村建设风情化、城镇建设景区化、城市建设精品化”的思路,努力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具有浓郁北欧风情的精品旅游城市。通过市场化运作,以较低的财政投人为引导,调动大规模的城市开发资金,兴建了一批增强后劲、惠及百姓的工程。5年来,先后兴建、扩建兴林街、北泉街、景林街等近50公里道路建设,开发房地产项目86万平方米,城镇绿化近6万平方米,老伊尔施和新行政区组团建设顺利启动,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供水中心、供热中心、综合管网等功能性项目基本完成,10个标准化社区正在抓紧建设,城市的市政保障功能、文化营造功能得到有效提升。荣获“200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称号,2006~2008年连续3年人选“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来阿尔山滑十里冰雪,品百眼圣泉,访千年火山,看万象兴安,已成为时下越来越多人的追求。
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生态文明 和谐凝心聚力
实现了地企和谐。按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念,注重发挥地方政府、森工集团、景区公司多元主体比较优势,共同争跑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共同解决土地使用、资源开发等问题;共同加快城市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兴安岭林区率先开展了林业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极大减轻了林业企业经营负担,提高了阿尔山市委、政府的统驭能力。
实现了军民和谐。阿尔山驻有几家不同兵种的部队。他们坚持每年为驻地部队办一批实事,协调解决了某部队3000平方米文体活动中心和伊尔施边防派出所9800平方米建设用地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优抚安置工作,3年来妥善安置13名军转干部、17名退伍士兵和11名随军家属,群众性拥军活动蓬勃开展。驻军部队也通过开放口岸景区、共建人武希望班、成立帮扶对子、参加植树造林、组织防火救灾等途径,积极参与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边境口岸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西口村、好森沟村、白狼镇被确定为爱民固边模范村镇,阿尔山市也已先后3次获得自治区双拥模范城称号。
实现了城乡和谐。按照“让一产变三产,让农区变城区,让村委变居委,让农民变市民”的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不断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投人力度,使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按照“学有优教”的要求,投资7000多万元新建了伊尔施标准化学校,全面实现高中教育免费人学。按照“劳有所得”的要求,采取措施解决了多年来财政开支临时工作人员和符合统配统分政策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岗进编问题,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培训等政策,5年来新增就业再就业人数达到2515人,从业率达97.2%。按照“病有良医”的要求,投资6900万元建设了医疗园区,对全市医疗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完成了新农合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过渡工作,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核销比例不断提高。按照“住有安居”的要求,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整村推进等惠民项目,解决3万多人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村村供电、广播电视及通讯信号全覆盖目标;改造建设廉租房、经适房、棚户区近50万平方米,两年内将彻底完成阿尔山市剩余的棚户区改造任务。按照“老有厚养”的要求,新建了社会福利中心,在全盟率先启动了农村社保向城市社保过渡工作,低保标准5年内由每月105元提高到235元,实现了应保尽保。目前,阿尔山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在了全盟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