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锦后旗陕坝镇新区马路上,等候卖番茄的车队绵延数公里。记者谭玉兰摄
8月30日下午,在杭锦后旗陕坝镇新区宽敞的马路上记者看到,一辆辆装满鲜红番茄的农用车在这里排成了“长龙”,一眼望不到头。车主们正焦急地等待着去内蒙古屯河河套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出售番茄。
看到记者拍照,车主们主动凑过来介绍情况:“卖番茄每年都排队,等候的时间长短不一。去年排队不超过一天一夜,今年得排三五天,现在排队的车大约有三五千辆。”
烈日下,因排队时间太长,不少番茄已经开裂,汁液从车斗的缝隙流出,沿途泛出浓浓的酒糟味。一位农民心疼地说:“本来一车能卖1500元,由于损耗大,现在最多能卖1200元。”
杭锦后旗农业局局长代安喜解释:该旗今年共种植番茄8.5万亩,较去年的7.8万亩有所增加;往年番茄的上市时间大约持续45天,今年由于持续高温干旱,导致番茄在8月份集中成熟,由于加工企业生产能力有限,便出现了滞销。
杭锦后旗共有8家番茄加工企业,内蒙古屯河河套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最大的一家。今年开春,屯河公司与当地农民签订了3.5万亩番茄种植协议。说起滞销原因,屯河公司副总经理杨利民说:“除了番茄集中成熟外,屯河公司以每吨400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不仅比其他公司价高,且给现钱,这就吸引了周边旗县一些合同外的农民也蜂拥而来,滞留的车辆中订单以外的占六成。”
为了保护订单农民的利益,屯河公司为订单农户发放了IC卡,优先收购。为减少农户损失,他们也收购一些订单外的番茄。从8月5日开始,该公司每天24小时生产,原本日处理番茄3500吨的能力,现在日处理量达到4000多吨。
9月2日,杨利民在电话中对记者说:“番茄滞销从8月15日左右开始,持续了约半个月,目前已进行了车辆分流,再过三五天将有所好转。”
内蒙古河套大学生物中心主任郝水源认为:番茄滞销,与当地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盲目跟风、种植量偏大有关。他建议农民应先签订单后种植;相关部门应引导农民通过促早、延晚等措施,将番茄的成熟期拉长,避免再次出现集中上市而造成滞销。(本报记者谭玉兰 郭俊楼 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