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三次采访葛淑云。
8月29日,踏上鄂伦春族自治旗古里猎民乡的土地,便有了见见葛淑云的想法。今年73岁的她记忆力不错,几年没见,一眼便认出我,热情地拉我进屋。她告诉我,这几年身子骨不如以前了,地也种不了了,牛也不养了,养几只鸡权当给自己做个伴。
葛淑云在鄂伦春族历史上算得上“名人”了。1985年,她带头在政府的帮助下支起了大棚,并拎着秤在街上出售大棚里的蔬菜。她说,那时种菜不是为了挣钱,是响应政府号召,引导猎民发展多种经营。不知大棚为何物的猎民,没人敢冒这个险,葛淑云便承担了做试验的任务。如今,猎民乡的家家户户都支起了大棚,所产蔬菜不仅自给自足,还成车成车地外卖。
“看着猎民通过大棚种植致富,我心里高兴。能为猎区的发展做点事,我心里踏实。”葛淑云说。
由于葛淑云的带头,鄂伦春旗7个猎民村中最早富起来的就数古里猎民乡的古里猎民村。听村上人说,现在这个村私家车就有28台,最好的车是奔驰。村上建起了别墅式猎民社区,有上下水,太阳能热水器,还有宽带入户。一些种植大户开始通过网络销售产品。葛淑云没随大家一起搬进高档次的猎民社区,不为别的,她说,现在这间房她住贯了,比起在山上的撮罗子要好上多少倍,不给政府添麻烦了。
闲下来的时候,葛淑云便做做皮毛制品、桦皮工艺。她说,这是鄂伦春的民族文化,不能失传。除了自己做之外,她非常愿意教年轻人,每当有人向她求教,她总是不厌其烦。谈到生活,她说,现在的生活是越过越幸福,党的民族政策好,党的领导好。听她讲,要是在过去,她有这么严重的腰腿疼病,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现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多好啊!”(记者 辛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