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价格涨了 记者 刘志鹏 摄影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记者走访了多家大型商场超市,几乎每家超市门前都会摆着各式月饼供顾客选择。记者询问了多家超市,今年月饼保质期明显缩短,但天价月饼也层出不穷。
保质期缩短,买着放心
记者近日走访超市发现,月饼的保质期既有45天、60天也有75天不等。与去年相比,月饼的保质期已经算是缩短了很多。这也是由于今年6月20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实施后,防腐剂被严格限制。受此影响,往年保质期动辄3、4个月的月饼,今年保质期大多缩短了。如:金苹果、稻香村、万利园等品牌的保质期都在60天左右。买月饼的张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月饼虽然保质期缩短了,可我们消费者却买的更加放心了!”
天价月饼,是趋势还是奢侈?!
现在送月饼,已经演变成一种“礼品习俗”。但并不是为了吃!而是“社会公关”!从最早的几块钱一个月饼,到现在已经演化到了上千的“豪华”、“高档”月饼。记者在包头各大商场超市里面随处可以看见,标价在800元以上所谓的“豪华月饼”。以其精美的包装,加上馅肉是鲍鱼、鱼翅等珍贵食材制成,所以称之为“豪华月饼”。大部分消费者,为了所谓的“礼品习俗”和“社会公关”不惜重金去买一盒月饼。而虽然华丽,可简简单单的几块月饼就要花去普通基层员工近一个月的工资,奢侈之风可见一斑!对于这种“天价月饼”大部分人都是“看得起买不起”。那到底是什么人去购买这些“高档”月饼呢?其实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权无势的下层人民买的少,有权有势的上层人士买的更少,真正要买的是那种居于两者之间的中层人物居多。对于中层人物来说,“天价月饼”成为他们与上层人物交往的“叩门砖”,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用来打点关系和获取资源。而下层老百姓,对于“天价月饼”,要么是不感冒,要么是有心无力。一位姓李的消费者很有趣地告诉记者:“这一盒就那么几块月饼,得花掉一辆电动车的钱了!谁吃饱了撑的买那玩意!”
小时候,大人们会高兴地端着整盆的面粉、拿着一袋子砂糖跑到附近的点心作坊,让点心师傅手工做月饼,这在以前叫“打月饼”。那时候的月饼虽然粗糙,但是含义简单—过中秋。而如今“天价月饼”在市场上销量逐曾,可见需求带动经济。我们可以看到,温馨的月饼已经逐渐泯灭,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商业符号。
随着政府的不断完善制度,月饼添加剂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是“天价月饼”仍占领市场一席之地饱受争议,所以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着实有效地打击这种奢靡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