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卓资县坚持创造和谐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强化城镇环境建设。
该县把城镇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吸引外资搞城建的路子。他们通过大量的思想发动和市政建设规划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投入资金,开展了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以来,投入资金53783.5万元,建设面积达到621533平米,完成市政建设11项,从而使城镇面貌大为改观。
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是城镇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此,该县加强水、电、路、讯、有线电视的联网配套,使其功能齐全,畅通无阻,增强了城镇内部发展的扩张力和对外开放的吸引力。逐步形成了电力、矿产开采冶炼、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33万千瓦,引进了投资22亿元的中西矿业钼矿项目、投资72亿元的伊东氯碱化工项目和投资35亿元的欧美集团谷氨酸钠项目。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五年前的24.2:45.2:30.6调整为现在的17.2:50.5:32.3,呈现出一产持续发展、二产稳步壮大、三产日趋活跃的良好态势。
按照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对主要街道进行了拆迁重建。不断扩大市场空间,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各类市场。煤炭、建材、百货市场形成规模,卓资山镇图书市场一条街、熏鸡市场一条街、煤炭市场一条街已具备雏形。卓资山镇河南新区把开发房地产业,加快居民住宅建设作为城镇升级换代的战略举措。“十一五”以来投资27783万元,拆迁旧房面积72648平方米,开发建设项目23处,开发面积225862平方米,新增城镇居民住宅面积375945平方米,城镇人口由1982年的1万余人增加到现在的6.2万人。
在发展城镇经济的过程中,该县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和兴县富民达小康的战略举措来抓,形成了举社会之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势。提出“让民营经济坐正席,唱主角”和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办企业的口号,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扶持、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注册登记、土地征用、税收返还、子女上学、农转非方面给于优惠,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镇搞个体私营经济,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个体私营经济,扶持企业下岗职工、社会闲散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支持个体私营经济打破所有制界限,参与国有企业的转让、兼并、租赁、合股,在发展地方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县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招商引资,亲自抓项目、搞引进,并经常深入企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企业发展协调资金跑项目,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对吃、拿、卡、要、刁难私营企业的行为坚决处理,对外资企业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十一五”以来,卓资山镇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2213户,其中熏鸡加工113户,年加工量150万只,工业189户、商业490户,建筑业15户,服务业1140户,交通运输业238户,图书专营商29户。(武建清 卢卓 杨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