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拉尔南行39公里,在一片水草丰美之处,散落着一片白毡房,这就是斯木吉德家———鄂温克族自治旗首个家庭牧户游项目。
斯木吉德是鄂温克旗锡尼河镇巴彦呼硕嘎查牧民。2004年前,一家人辛苦一年,收入还不到2万元。几年间,她家的收入已增至每年20多万元。
入秋的草原,天高云淡,绿中泛黄的牧草随风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上午9时,已有游人在斯木吉德家的包前包后拍照,还有游人赶着羊群前往河边饮水,更有游人和斯木吉德学做奶制品。这里不像是旅游点,倒像分工合理的大家庭。北京游客淼淼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辽阔的草原,第一次住进蒙古包,第一次品尝并制作蒙古族特色小吃。对我来说,这次旅游真是一次特色之旅。”不仅是淼淼,斯木吉德家几乎给所有游人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而经营上的独道之处,也让斯木吉德家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2004年,呼伦贝尔旅游业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时期,鄂温克旗出台牧民家庭游的相关扶持政策。时年25岁的斯木吉德,尝试着在巴彦呼硕的敖包山下支起两座蒙古包,经营起鄂温克旗首个家庭牧户游项目。没想到,以往正常的放羊、放牛、骑马、穿民族服装、住蒙古包、制作民族特色小吃等生产生活方式,却成了旅游的看点和牧民致富的亮点。具有游客参与性的牧户游,很快得到游人的认可,不少人穿着布利亚特蒙古族服饰学做奶皮子、奶干,然后满怀喜悦地把自制食品带回家。
随着游人的增多,斯木吉德家庭旅游的规模不断壮大,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由最初日接待3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不少美国、韩国、新加坡的客人也慕名而来。
在她的带动下,周边的牧户也加入到牧户家庭游的行列中,现在敖包山下从事家庭游的牧户已发展到10多家。目前,斯木吉德吸纳40户牧户,建起40座别墅和100多个蒙古包,还配备了大型娱乐设施。新建的旅游合作社还聘请了大学生管理,她说,“我们要让游人体验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生产生活方式,还要让游人享受到现代文明和草原文化的融合之美。”(记者 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