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凌晨,记者随克什克腾旗矿山治理整顿联合工作组从经棚出发,驱车30公里,来到克什克腾旗万合永镇关东车沙场子。只见三三两两的采掘机、挖沙车散落在山谷中,没有了往日的机器轰鸣和车流穿梭,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静……
克什克腾旗国土局局长张汉民告诉记者,现在全旗正在进行矿业秩序整顿。这个沙场子也在停产整顿序列中。今天要拉闸停电,责成当事人清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限令其治理环境。
开展矿业秩序整顿工作以来,赤峰市对排查出的无证采矿、以采代探、乱采滥挖、超层越界采探行为,责令业主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进行严肃查处;对已建成的手续不全、非法生产运营的矿山企业,责令立即停产,消除隐患,加快办理手续,规范运营;对已停产整顿的矿山,未能取得恢复生产通知,不得擅自启动采矿、选矿生产。截至目前,已排查厂矿企业1806家,其中矿山企业629家,走访矿区农牧户137户,立案查处矿山企业违法违规案件138起,关闭违法违规矿山企业16家,取缔非法采矿点35家,责令停产整顿162家,限期整改284家。
赤峰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过去由于准入门槛低、管理粗放,矿产资源开发曾一度出现圈而不探、占而不采、大矿小开、私挖乱采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延伸升级,整顿矿业秩序,打造绿色矿山,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如今,“提高准入门槛、打造绿色矿山”成为赤峰市各级政府的共识。从2006年开始,赤峰市大力实施矿业秩序整顿工作,成立了矿产资源整合组织机构,制订了《赤峰市矿产资源整合总体工作方案》,将巴林左旗白音诺尔矿区、阿鲁科尔沁旗敖仑花矿区、松山区鸡冠山矿区、敖汉旗金厂沟梁矿区等25个重点矿区列为整合规划区,按照“大矿兼并小矿,小矿联合做大,矿产品下游企业整合上游企业”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推动探矿权、采矿权向周边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的优势企业流转,促进矿产资源向开采技术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安全生产装备条件好及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的优势企业聚集。
通过整合,全市矿山企业总数减少了362个,形成了日采选能力1万吨以上的矿区2个、3000吨以上的矿区5个、1000吨以上的矿区8个。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赤峰市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要求采矿人在申请
采矿权延续、变更、转让和新立登记时必须按规定缴存地质环境保证金,并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截至今年7月末,全市1067家矿山企业,已有831家共缴存了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2.2亿元。
赤峰市引进国内大企业、行业排头兵,参与冶金产业的生产加工,与赤峰市企业联姻,引资重组,引智造血,让本土中小企业彻底“脱胎换骨”。利用大企业集团的技术和管理,加快本地产业升级,从而进一步实现生产经营的集团化、基地化,打造绿色产业链条。目前,已经有中色集团、中铝集团、中钢集团、云南铜业、山东黄金等十几家大型国有冶金企业入驻赤峰,极大增强了赤峰市冶金产业的发展后劲。同时赤峰市对环保型、循环经济型企业在资金扶持、项目扩展上给予最大支持,通过财政专项资金、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并在产业政策方面向其倾斜,从而引导本地、外地资金和大企业集团流向环保型、循环经济型产业,提高绿色工业的吸引力。(记者 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