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杨发旺老人腰身依旧挺直,满头银发一丝不乱,儒雅的气质就如他的画一样历久弥新。
16.5米长的画卷,无法摊展在书桌上,只能铺在地上。杨发旺老人慢慢弯下腰,双手缓缓打开画卷,一段段的给我们讲述着画面。
据杨发旺老人介绍,这幅叫做《东河新貌》的国画长卷,是包头市有史以来首幅反映东河区现有城市建设的全景式中国画作品。画卷采取了中国画全景散点平移透视法,以大青山为背景,以黄河为前景。东起沙尔沁,西至铁西区,以东河区政府新大楼和东河槽景观为中心,以巴彦塔拉大街为中轴线,画面囊括了东河区教育、医疗、工业园区、宗教、名胜古迹、交通、民航、酒店等标志性建筑40余座,把美丽的东河区尽收眼底。
看着画,杨发旺老人显得很激动:“我虽然老了,但还是想画。当时正值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东河区宣传部大力支持我为东河区作画。但是我那时的眼力已经不行了,就让儿子孙子来帮忙,用画笔共同完成反映东河区城市建设新气象的心愿。”
这幅由杨发旺老人主笔,携子杨旭、孙杨博超三代人历时数月共同创作的巨幅画卷,不仅因画面气势磅礴令人赞叹,而且也由于祖孙三代共同创作一幅画卷这种少有的举动让人感动。
杨发旺老人的画在上世纪50年代就享誉内蒙古,作品多次参加自治区、全国和国际美展并获奖,且部分作品还被人民大会堂、国家建设部、内蒙古博物馆等收藏。目前杨老仍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高级美术师、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
其子杨旭先后任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内蒙古分会会员,包头市东河区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等。孙子杨博超目前就读于西安美院。
“我觉得变化最大的就是东河槽”,杨发旺老人指着画卷,仍是激动地说:“我以前是建筑工人,那时候这里什么也没有,就是臭水沟,1956年开始建设,才有了护岸和桥。”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东河槽两岸企业和居民的逐渐增多,生产污水、生活垃圾大量倾入河道,河槽变成了臭水沟。2003年,东河区下大力对东河槽进行彻底改造,从而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今日的景观河。
“外面的人很少能知道这里发生的变化,不过有了这幅画,就能直观地感受到东河区这个老城区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人一边说着一边珍爱地抚摸着画卷。(记者 及庆玲 阿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