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伦贝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伦贝尔市:秋收时节,短时工日酬上涨
内蒙古新闻网  11-09-19 15:35 打印本页 来源: 呼伦贝尔日报  
 

  随着秋天的到来,短时工的工资也水涨船高,他们高薪工资的背后也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高强度超负荷劳作。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要过来排活

  9月16日早上6时左右,记者来到了海区友好山口,远远地就看到空地上站满了身穿棉衣的打短工者,初秋早晨的气温很低,在5℃左右,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不少人还戴上了帽子。一位打工者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每天早上5点多就有上大地的车过来找人捡土豆,前两天四、五点钟就要过来等着排活儿,要是来的晚,雇主少,打工的人多,价钱自然也就低下来。

  正在记者和几位打工者交谈的时候,一辆农用四轮车开了过来,车上装着几个拎筐。看到有雇主过来雇人干活,打工的人们呼啦一下子围到了四轮车周围,四轮车司机一身朴实的农民打扮,站在四轮车上大声的喊着:“捡土豆一天130,中午管饭。”话音刚落,一旁的人们就开始和他高声的讨价还价起来,最终四轮车司机将工资到了一天140元,马上就有6、7位打工者爬到四轮车后面的拖车上,四轮车司机一看人差不多够了,就开着车向远方驶去。

  在一旁的一家药店门口摆满了长长一排自行车,一旁的人们告诉记者,那些都是已经被雇走去捡土豆的打工者的车,他们把车寄存在这里,一天交0.5元的存车费。

  对价格不满意或者没抢上活的打工者继续等待下一位雇主的到来。快到7点时,不少打工者开始准备回家,一位50多岁的阿姨说,到这个点儿基本就不会再有人来找人干活了,等也是白等,现在只能回家明天早上早点过来。当问到现在打短工一天能给多少钱时,这位阿姨说,现在一天最高的能给到150元,前几天120元。

  短时工价格10年涨9倍

  在海区奋斗镇友联村一处农田里,记者看到长长的地垄一眼望不到头,地垄旁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土豆,10多位打工者正在弯着腰,挽着筐忙着捡土豆。

  顺着人们的指引,记者找到了同样在地里忙着捡土豆的雇主刘大哥,刘大哥告诉记者去年他家的土豆丰收,价钱卖得不错。今年夏天连续多日降雨,不少土豆秧子烂掉了,不少土豆长的个头太小,外地老客都不愿意要,看到地里的土豆直犯愁。刘大哥雇的短时工一天给130元。

  但一天130到150元的工资还是吸引了不少打工者趋之若鹜。一位农民工说,他每天早晨5点多的时候来排队等活,人最多时能达到1000多,这种局面能持续20多天,直到秋收结束。

  今年56岁的于大妈已经打了30多年短时工,她告诉记者,十年前同样是上山收土豆,当时是每天15元,到2009年价格一下子涨到了每天80元,今年的价格就更高了。

  劳动高强度大打工者超负荷劳动

  当日白天的最高气温只有10℃,空气中还带有微微的寒意,但是忙着捡土豆的人们却都只穿着一件长袖衣服,将早上穿的厚重棉衣都放在了一边。他们动作麻利,几分钟就捡满一筐土豆,倒在就近的土豆堆上,另外几名工人忙着用袋子装土豆,劳动强度都很大。

  在地头记者看到,地上放着一只装水的铁桶,铁桶顶部被一个塑料袋包扎的比较严实,地上的一个塑料袋里放着几个馒头,旁边还有两袋榨菜咸菜空袋。一位正在旁边小憩的妇女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中午吃剩下的。这位妇女说,她和丈夫都没工作,常年靠打工为生,平时一个月在工地最多能挣2000多元。秋收这段时间,工地活儿也少了,夫妻俩索性辞职来大地打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个人能挣到8000元左右,虽然累但是挣钱快。每天早上3点多就咬着牙起床往友好山口赶,干一天活,最早也要晚上6点才能收工,到家都8、9点钟了,匆匆吃一口饭,累的倒头就睡,有时怕睡过了,家里的手机和闹钟都要定好点。只要能填饱肚子赶紧挣钱就可以了,一年到头也就这几天能多挣点钱。

  每天至少12个小时的超负荷劳动让很多人都吃不消,不少打工者干两天就都打了退堂鼓。一位姓张的打工者说,马上就要十一放假了,每年十一都有不少呼大的学生过来打工,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太少了。

  很多外地人赶来打工挣钱

  在海区友好山口,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很多专门从黑龙江、赤峰、呼和浩特等地过来打工的外地人。一位来自齐齐哈尔的农民工带着3个亲友在等活,他说,今年家里的收成不太好,听说来海拉尔收土豆给的价钱高就带着几个亲戚一起过来了。

  一位从呼和浩特农村过来的农民说,他的孩子在呼大上学,去年回家孩子说在海拉尔捡土豆一天能挣100多元,而且是当天结算,他就动了心。今年刚忙完家里的农活,这位农民就专程赶到海拉尔,在奋斗镇租了间便宜的房子,每天过来捡土豆挣得也不少。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