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红盾护农”专项行动中,盟工商局以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成品油为切入点,通过抓源头、抓监管、抓服务、抓宣传、抓创新等措施,使“红盾护农”行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抓源头,严把市场准入关。结合年检验照,对全盟的农资经营户逐个进行审核,提高入市标准,防范不法农资经营者混入市场。
抓监管,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在各基层工商所设立专门的农资市场专管员,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制,明确目标,责任到人,防止农资市场在监管工作中的领导缺位、执法缺员、责任缺失、制度缺漏等现象的发生。重点做好“四查四打”即查农资商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查农资进货渠道,打击制假窝点;查农资广告,打击虚假宣传;查农资商标,打击假冒侵权。
抓服务,进一步完善经营者的自律制度。积极鼓励诚信农资经营户开展农资下乡进村屯活动。同时,推行不合格农资商品退市制、种子留样备查制、农资商品信用分类监管制度、“两账两票一卡一书”等农资市场长效监管制度,并悬挂上墙,通过经营者建立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机制,达到监管关口前移的目的,营造农资市场放心消费环境。
抓宣传,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打假护农氛围。全盟工商系统采取设立农资宣传专栏、举办农资经营户培训班、发放农资知识宣传资料,与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以农民如何维权为内容的“农家十二月”电视节目,在《兴安日报》发布“红盾护农维权公告”等措施,使红盾护农行动深入村屯、田间、地头,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抓创新,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联合设立了“兴安盟工商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检测中心”,对流通环节商品质量进行监测。共抽样检测化肥204个批次,检测出86个批次不合格化肥,不合格率占42%。实现了农资商品质量监管由形式审查向内在质量检测的升级。推行“五公开”(公开相关的自律制度、公开与工商所签订的责任书、公开消费提示、公开农资商品的进货渠道、生产厂家的相关资质)、“一票通”(农资商品统一销售清单)、“防火墙”计划(将全部农资经营单位实行网上巡查,实现来源可溯、质量可控、去向可查)等新的农资监管模式。
截至目前,全盟工商系统共检查农资经营户1389户,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16件,案值372.5万元,收缴罚没款96.36万元。查扣种子44.5吨,取缔无照经营20户,受理投诉举报36件,为农牧民挽回经济损失近10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农资市场秩序。(驻站记者马福生通讯员高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