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农业综合开发鼓起了俺们的‘钱袋子’啊!”这是卓资县广大农民发自内心的赞叹。自2001年以来,该县各级干部群众在昔日落后贫瘠的土地上,描绘出了一幅崭新的现代农业开发蓝图。截至目前,项目区10万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比开发前整整翻了1.6倍。
自2001年起,卓资县先后在牛角川、复兴新德义、十八台镇等重点农业区实施了综合开发。共投入资金1亿多元,改造、治理中低产田12.13万亩,新打、维修机电井139眼,架设输变电线路109公里,地埋管道、衬砌疏浚渠道586公里,修建机耕路166公里,种植农田防护林12万亩。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浇灌技术、农作物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种植技术、马铃薯宽幅高垄栽培等30多种先进技术广泛推广,现已建起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1.2万座。草莓、彩椒、火龙果、香蕉葫芦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水果也在当地安家落户。蔬菜、水果一年产三茬,土地经济效益提升了20倍。
牛角川综合开发区生产的无公害蔬菜还注册了“牛角川牌”商标,绿色无污染果蔬每年定时定量通过空运销往上海孙桥集团。复兴玉米种植区的鲜玉米棒7月初就进入呼市、包头市等市场,成为市民的抢手货。
开发区还破天荒地建起了由京、津、浙等地投资的现代农业集团,如聚多源草莓种植园区、大天、大地蔬菜种植公司等。全县仅流转土地一项,广大农民收入就超过亿元。每年有3万农民在开发区农业集团公司打工,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有机械的农民月收入万元以上。
如今的卓资县,各乡镇都通了沥青油路,农民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沼气。宽带入户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农产品交易。大榆树后房子村被国家文明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和“全国新农村建设模范村”。 (方进东 郝金生 张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