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是草原虫害频发区和重发区,2011年,草原虫害危害面积为11215.2万亩,严重危害面积5317.9万亩。其中,草原蝗虫危害面积7530.5万亩,严重危害面积3791.1万亩,全区12个盟市均有发生;草原其它害虫危害面积3684.7万亩,严重危害面积1526.8万亩,对部分地区草原形成较重危害。总体来看,内蒙古草原蝗虫严重危害面积加大,较去年增加11.8%;草原其它虫害危害减轻,较去年减少13.1%。
草原虫害的严重发生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按照农业部的要求,自治区蝗虫防治指挥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周密安排部署,狠抓措施落实,做到组织指挥到位、物资储备到位、防治措施到位、督查指导到位,扎实推进草原虫害防治工作。
2011年,内蒙古草原虫害防治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预测预报。在去年秋季常规调查的基础上,3月初,自治区召开全区草原鼠虫害趋势分析座谈会,对全区草原鼠虫害发生危害趋势做出预测。3月底,自治区草原工作站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草原生物灾害监测工作的通知》,各地按照草原鼠虫害测报规程,适时开展监测工作,并将农牧民测报员电话报告和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调查密切结合起来,扩大监测范围,减少盲报、漏报情况,及时掌握草原鼠虫害发生发展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可靠依据。6月1日至8月30日,自治区各级草原工作站实行24小时值班和周报制度,每周三发1期简报,报告草原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全区共编发草原虫情动态简报100余期,确保了信息畅通。
做好防前准备。5月份,自治区农牧业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草原虫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各地按照通知要求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突出工作重点,保证了防治工作顺利实施。同时,各地通过政府采购储备治虫药品,组织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整修简易机场跑道及检修喷雾机械,全面做好防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了草原虫害防治工作及时开展。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内蒙古历来高度重视草原蝗虫专业化防治服务队建设,全区现已组建11个专业化防治服务队,拥有大型喷雾器械171台套、简易机场63处、中小型喷雾器械4635台,各地因地、因时制宜地采用“运-5”、“小蜜蜂”等飞机与“巴西杰克多AJ-401”等大中型喷雾机械开展防治工作,初步建立起飞机与地面喷雾机械作业相结合的防治体系。今年全区调用飞机17架,飞行2164架次;投入大型喷雾机械2937台套、中小型喷雾机械47500台套;累计防治草原虫害面积3154.3万亩,专业化防治服务队在草原虫害统防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大生物防治力度。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污染,内蒙古进一步加大草原虫害生物防治力度。今年,各地大力推广印楝素、绿僵菌、苦参碱等生防制剂及牧鸡牧鸭治蝗技术,全区草原虫害生物防治面积2243.3万亩,生物防治比例达到71.1%。其中,牧鸡牧鸭治蝗在内蒙古全面推广,全区共投放牧鸡牧鸭96.1万只,防治草原蝗虫620.7万亩;10月份,各地引导农牧民销售牧鸡牧鸭,这一做法,既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加大资金投入。今年,中央下拨内蒙古的草原蝗虫防治补助经费按时到位,自治区根据全区草原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及时将防治补助资金下拨到各盟市。同时,内蒙古安排草原蝗虫防治补助经费2340万元,其中主席预备金2000万元,财政预算内资金340万元,重点用于防治作业补助、物资储备、大型喷雾器械及其动力设备购置,保障了草原蝗虫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适时督查指导。6月份,内蒙古草原虫害陆续发生,自治区草原工作站派出三个工作组分赴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等地检查指导草原虫害防治工作。7月20日至23日,全国草原蝗虫防治督查工作组在自治区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对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进行了督查,实地查看了草原蝗虫发生与防治情况,对全区草原蝗虫防治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地也派出工作组,指导当地草原虫害防治工作,全力降低灾害损失。
2011年,内蒙古累计完成草原虫害防治面积3154.3万亩,超出防治计划任务444.3万亩,减灾收益折合人民币28388.7万元。其中,生物防治面积2243.3万亩,化学防治面积911.0万亩,有效地控制了重灾区内草原虫害的扩散和蔓延,对巩固防治成效、减少灾害损失、恢复草原植被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