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在麻地梁卫生室使用低成本健康检测仪检查。记者王林喜摄
9月15日,麻地梁村卫生室聚集了10多个前来看病的村民。一位妇女怀抱孩子坐在候诊的位置上。
“大婶,不用急,孩子感冒了,输点液慢慢就好了。”医生吕双飞边开处方,边对李月花说。
李月花的孩子是吕双飞当天诊断的第9个村民。自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龙口镇麻地梁村标准化新卫生室8月15日率先投入使用以来,这里平均每天接待村民在20人左右。
据了解,麻地梁村卫生室只是龙口镇中心卫生院所辖13个村级卫生室中的一个。
该旗在探索以镇中心医院为主辐射、带动村级卫生室的农村医改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城乡医疗一体化、双向转诊、药费零差价使用的新模式。
这个模式已成为内蒙古基层医改的一个缩影和方向。
龙口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占杰接受《北方周末报》采访时说,包括龙口镇在内的准格尔旗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不存在医疗债务的情况。准格尔旗的基层医疗卫生项目一直属于公办性质,由于没有过承包和托管的经历,所以没有积累医疗债务。从这一点上说,准格尔旗基层医疗卫生的发展状况在内蒙古也是一个特例。
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
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的龙口镇,与山西省河曲县隔黄河相望。
龙口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占杰说,该镇有13个乡村,到目前已经有8个村子启动了城乡医药卫生一体化管理,在内蒙古地区走在了前列。
张占杰说,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涵盖了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的“五统一”。
同时,做到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传染病有报告、公共卫生服务有资料,龙口镇医疗卫生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一些兄弟旗县正在借鉴这些经验。
麻地梁村卫生室目前虽然只有两名专职医生,但对常见病、多发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该卫生室率先在内蒙古村级卫生室配备了先进的低成本健康检测仪。
吕双飞告诉《北方周末报》,该检测仪能够检测血糖、血脂等常规身体检查,还能做心电图等检查,更主要的是,当前所有的检查都是免费的。以后即使收费,每次也不会超过5元钱。
张占杰解释说,低成本健康检测仪是旗政府花费30多万元购置的,一共购置两台,配备到基层,考虑到人口相对较多的现状,就将其中的一台配备在麻地梁村。
“以前看病不方便,需坐车去龙口镇中心卫生院或者薛家湾镇医院,现在很方便,走路就20多分钟。”在麻地梁村卫生室因冠心病正在输液的70岁的全急华说,现在村卫生室有了一些应急的医疗设备,小病、常见病的治疗可以不用出远门了。
麻地梁村卫生室的医生除了吕双飞外还有邬有年,按照以前的说法他们是农村“赤脚医生”,过去一般依靠出诊和自卖药品维持卫生室的正常经营。
“现在到村卫生室看病的人多了,加上政府固定的补助,我们月工资能达到4000多元。”邬有年说。
准格尔旗卫生局科长吴勇刚向《北方周末报》介绍,作为农村基本医疗卫生试点单位,龙口镇卫生院及所属村级卫生室目前正在不断摸索经验,实行收支两条线,村卫生室所需设备由中心卫生院统一购置分配,业务收入上缴中心卫生院,最终目的是让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
“现在村里有1800多人,3/2是留守的老弱病残户,一般的感冒等常见病和多发病卫生室都可以看,但是遇到一些重症、疑难杂症卫生室还无法诊疗,就可以立即启动双向转诊服务,把病人及时转到卫生院或者大医院治疗。”龙口镇中心卫生院基层医疗试点之一南窑梁村卫生室的医生王建国告诉《北方周末报》。
“‘小病不出村,大病转诊快’,这是保障医疗协作体顺利开展的有效环节。”龙口镇中心医院副院长秦永祥接受《北方周末报》采访时说。
梁向云一家对双向转诊服务深有体会。2010年5月的一天,一向早起去地里劳作的梁向云没有起床,在妻子再三催促下,他才慢慢爬起来,感到头疼不已,刚刚下炕,就一头昏倒在地,后来发生了什么他自己全然不知。
看到丈夫突然倒地,梁向云的妻子立刻给龙口镇中心医院打电话,中心医院派人进行了简单的护理后,判断可能是脑出血,建议立即送到大医院确诊治疗。但是梁向云一家因为担心转院钱不够,拿不定主意。
而张占杰了解城乡医疗一体化的报销政策,推断治疗梁向云的病应该在报销范畴内,随后卫生院的救护车第一时间把梁向云转到了内蒙古附属医院,诊断为全脑出血,需要颅内引流救治。
梁住院整整23天,手术费和医药费达21.9万元,其中近20万元是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按照去年农村医疗住院报销政策,梁向云拿到了12万元的住院报销费。
张占杰说:“如果是今年,梁向云的这种情况能报销18万多元,报销比例能达到85%以上,今年取消了住院报销封顶线,这对老百姓是真正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