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贺过计用他70年的人生阅历,也无法想象他今天的生活:如今,他和老伴住在170平方米的楼房里,客厅里有50英寸的大彩电,宽大的沙发和茶几花费了1万多元。而他只是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唐公塔村一个地道的农民。
由于矿区征占,贺过计老两口和乡亲们于2009年迁移到薛家湾镇上的新建移民小区城东新村,住进现在的楼房,并拿到了一大笔补偿金。
“我们这些村民,不仅得到了补偿,还可以自愿挑选经济适用房和安置区,政府还提供条件让我们的孩子参加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就可以进城里的企业上班。而我们老人女的55岁,男的59岁就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养老金,我们可是后顾无忧了。”贺过计的喜悦溢于言表。
准旗是产煤大旗,与矿区相关的问题多而繁杂,其中矿区居民搬迁一直是政府民生工作的难题。据了解,目前全旗9个苏木乡镇中涉及矿区搬迁的就有7个乡镇。为使搬迁居民居有所劳、劳有所得,政府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对青壮年居民开展专业技能岗前培训,就近推荐到煤炭企业和服务区就业。并要求在准旗的煤炭企业安置当地劳动力不低于30%。从2010年开始,准旗已经通过接受就业培训、旗内招工优惠、定向选送子女到内工大等高等院校学习、定向推荐等方式对矿区移民子女进行就业安置。
为转移出来的农牧民提供一份工作、一份社保、一套住房、一份生活补贴,确保农牧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鄂尔多斯市坚持走和谐矿区之路,统筹考虑民生问题。
按照露天开采(含火区治理工程)和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分类办法,出台了矿山征地搬迁管理办法,并根据当地物价和居民生活水平,结合煤炭销售价格,按地域分年度适时调整煤矿征地搬迁补偿标准,由煤矿企业出资,旗(区)政府组织,开展煤矿征地搬迁工作。目前,鄂尔多斯市正在着手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每年可以完成创业培训5万人,其中失地农牧民的培训与就业也考虑在内,主要方向为汽车驾驶、维修、餐饮服务等。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鄂尔多斯市于2008年8月起开始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和“企业所有、政府监督、专款专用”的原则,督促矿山企业缴存 ,存储额度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97家矿山企业存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4.044亿元。(记者 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