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央视大吵数架且难分胜负的聂卫平,最近竟离奇地和“同袍兄弟”象棋卯上了。这一个月来,他连续在博客、微博发表让棋迷感觉颇有些“提高围棋、贬低象棋”的言论,这让中国象棋界的棋手以及象棋记者、棋迷都愤怒不已,甚至连“中国象棋第一人”蒋川都看不下去了。这场由老聂挑动的围象两棋之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棋迷声音
棋迷评点老聂三大奇谈
尽管聂卫平是围棋界的“棋圣”,但他此次针对象棋的连番言语,让棋迷产生了老聂是象棋盲的想法。当然老聂不可能是象棋盲,但他象棋水平确实不算很高,在一次跨界的象棋对决中,许银川曾让老聂双仕双相五个兵,结果老聂仍不敌对手。据说这场比赛被“棋圣”引为耻辱,从此再也不肯参与此类越界的棋战。而此次“越界”的言论,在被棋迷一一指正后可以说是“天雷滚滚”。
聂奇谈一:有了火药才有象棋
首先是“琴棋书画”的起源论。老聂在博客中说,琴棋书画四字并列出现时,其所指一定是围棋,因为那时候没有象棋。象棋最终定型和火炮的出现有关。要想把炮弹打出,得先有火药,而火药出现大致在唐末,因而火炮的出现最早会追溯到宋朝。由于火药量和弹头配比总有问题,大概在元代技术方渐成熟,火炮才在战争中真正发挥作用。现实中有了火炮,象棋中才会出现“炮”,中国象棋得以最终定型,从中可以推断出象棋出现的大概时间……
棋迷评点:稍微查点资料就可以明白,虽然象棋的具体起源并没有明确时间依据,但有明确记载的是经唐代改进,至宋定型。而“琴棋书画”四字并称最早见于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因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格外喜欢象棋,因此象棋在两宋时期大为流行。在南宋画待诏萧照的长卷图《中兴瑞应图》中,有宋皇族的五女一男,借掷象棋子以卜国运。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现在我们说“琴棋书画”的“棋”大部分是在指围棋,但很难说“琴棋书画”最早出现的时候就一定指围棋而非象棋。这点需要历史学家来做更多的论证。老聂轻率说出此种言论大为不妥。至于后面这点,作为棋子的“炮”,红方为“炮”,黑方为“砲”,而古代最早的炮是用机械发射石头。
聂奇谈二:象棋是越下越简明
老聂说:“围棋的子越下越多,象棋越下越少,围棋越下会越复杂,象棋越来越简明,此二棋区别之一。纵贯历史来看‘琴、棋、书、画’中棋之所指,象棋亦在其中。道理很简单,和围棋一样,象棋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群众文化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要从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前者算局部流,后者就是大局流了……”
棋迷评点:稍微懂点象棋的人都知道,象棋最难的就是残局。“象棋越下越简明”此言真不知从何说起……由此而得出局部流和大局流的结论,更是让人不知所以。
聂奇谈三:博已消亡唯弈长存
前天,老聂又发微博一篇:“博、弈都是一种棋类游戏。经历漫长的岁月,博已经消亡,且只闻其名,未见其形,而流传下来的只有弈围棋。可见围棋的魅力、内涵及文化底蕴,承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洗涤。”
棋迷评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棋艺,统称博弈。博在古文献中或写成簿,也叫象棋。当然,那时象棋并不专指后来单一的象棋,除围棋外的其他几种棋戏如六博、弹棋等也均称象棋。弈则单指围棋。班固在《弈诣》中早有“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记载,此言已很明显地说出了围棋和象棋的最大区别:象棋的普及度高,围棋则由于受众偏少而显得更阳春白雪。所以,完全不明白此条微博意义何在。本报记者赵婷
记者点睛
老聂发起的无厘头论战
不同于此前叫板央视,此次老聂引发的围象论战从发生到眼下,一路看下来的确有些令人莫名其妙,几近“无厘头”,因为就像蒋全胜大师所言,“完全没有必要,没有意义。”象棋界人士一贯低调甚至淡泊,比起围棋来说甚至有些弱势,面对老聂不由分说地贬低和挑衅,此次有所愤言也当属被逼无奈。但实在令人不解的是,聂棋圣何故莫名其妙地在象棋面前秀自己的优越感呢?
根据棋迷的无责任推测,一是老聂背后的团队此番借“棋圣”之名借题炒作,反正老聂根本不在乎自己说了些什么。二是意在和象棋、国象争夺少儿培训市场。是否真是如此还很难说,其实大部分圈内人都知道,围棋的培训市场还是比象棋好不少。三是借围象之争,来推广人机大战等商业类比赛,这点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可能。因为老聂目前尚在南宁参加商业活动记者没办法采访到他本人,所以也就无从一一验证了。
还需要提一提的是,前两天老聂在湖南参加世界围棋巅峰对决时,又一次提及炮轰央视的旧事:“我就看不惯他们。因为体育部主任是乒协副主席,就动用国家资源去转播一个项目,乒乓球一个比赛动不动就派出上百的工作人员还有转播车。我不是只为围棋界打抱不平,我是觉得作为一个中央媒体,应该转老百姓爱看的项目。以后央视请我去的活动,我认为对的就去,觉得不行的我照样不去。”好一个慷慨激昂的老聂!如果说叫板相对强势的央视和国球,尚让人好理解的话,那么如此这般打压相对弱势且同属一脉的象棋,到底又是为什么?聂棋圣,你能说一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