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乌兰察布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察右后旗“六到位”创一流的人口环境
内蒙古新闻网  11-09-29 10:52 打印本页 来源: 乌兰察布新闻网  
 

  今年以来,察右后旗人口计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夯实基础、创新机制等措施,促进了全旗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截止8月底,全旗现居住人口出生率为3.85‰,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3.5%,现居住已婚育龄妇女落实各种避孕措施23488人,综合避孕率为90.22%。

  领导重视到位。该旗坚持以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为核心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旗政府与各苏木乡镇、旗直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单位签订了《责任状》,将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目标主要内容之一。按照要求,足额安排了旗、苏木乡镇两级计生事业费,并按季及时足额拨付。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双女户一次性奖励、少生奖励、“一杯奶”工程、独生子女父母保险费等惠民政策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给足政策、给足编制、给足投入、给足待遇的要求,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全旗计生干部朝着年轻化、知识化、女性化的方向迈进。

  宣传教育到位。年初在旗党校举办党委中心组学习班,对各级领导和后备干部进行了计划生育相关知识培训。通过春节文化活动、“5·29”协会日、建党90周年、“7·11”世界人口日等节日,开展了计生知识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出台的《2011年人口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等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了计生宣传的奖励机制。组织计生干部进村入户将6.8万多份计划生育各类宣传单、手册、挂历等发放到群众手中。每个苏木乡镇至少建立2个人口文化阵地,大力宣传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优质服务到位。该旗形成了“以旗服务中心为龙头、苏木乡镇计生站为纽带、村级服务室为基础”的三级服务网络。建立了旗、乡、村三级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全面落实了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共发放《优生指导建议书》5600余份。为3102名0—3岁婴幼儿开展了基线调查,并建立规范档案。联合民政、卫生等部门,为1724名育龄妇女提供优生咨询服务,为358名孕妇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服务,为352名孕妇提供住院分娩服务。为431名服务对象提供了有针对性的科学解答、心理疏导等优生咨询服务。为53名高危人群提供孕前指导服务,并建立了规范档案。为201名育龄妇女开展孕前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了避孕药具“一卡通”绿色通道行动和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减少了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避孕措施的有效率和续用率。为21625名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了“三查”和生殖健康体检服务,为2959名育龄家庭提供了避孕药具发放、随访服务,为647名育龄妇女开展了“四术”服务。进一步拓展了服务内容,拓宽了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质量,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提高。

  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继续完善了育龄妇女信息库的各项数据和信息化评估工作,加强了协调对接工作,先后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二连和本市兄弟旗县市区签定了流动人口双向管理协议书。加强了全员统计信息、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监测,充分利用计生服务网络体系的优势(重点是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完善了信息管理,保证了各种信息采集准确录入和上报。在PADIS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对接工作方面,努力促进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区域一体化。

  依法行政到位。严格遵守“两个纪律”和“七个不准”,进一步提高了人口计生依法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开展矛盾排查、化解纠纷工作方法,半年来无重大信访案件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在“12356阳光计生热线”行动中,通过组织专人负责,保证了行风热线的畅通。联合执法部门对全旗21个医疗点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治理工作,并现场进行了整治。

  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将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勤劳致富、生殖健康、养老保障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在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形成具有察右后旗特色的政策体系。截止目前,对全旗符合奖励扶助政策的263人和符合特别扶助的33人及17户伤残家庭享受的扶助金全部发放到位。为66名计生干部办理了人身意外保险。为680名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育龄妇女发放了营养补贴。全面实施了“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截止目前,全旗共有710对怀孕妇女享受了“一杯奶”孕期营养补贴。其它惠民政策正在开展信息录入工作。(通讯员:赵宝通)

[责任编辑 魏佩 ]

牧草丰收
“悬空”的茶壶
较量
金秋看草原
内蒙古进入全面秋...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自豪的技术员
甲壳虫如何变身保时捷
 
2011高考专题
内蒙古·香港经贸合作活动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