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不仅仅是用钱就能栽培出的,还需要有扎实而灵活的基础教育、鼓励无学历无文凭人才科技创新的宽松环境、并有把青年科技人才从沉冗无聊的论文中解放出来的勇气与魄力。
当大家都在热议“谁是下一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一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将斥资5000万培养1400名“乔布斯”。宁波市政府决定在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过去几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在微博上发帖,对乔布斯的去世表示哀悼。他们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乔布斯?乔布斯的成功能够复制吗?我们发现乔布斯几乎没有一步是按照大多数人的轨迹走的。他的人生不符合普通人的成长逻辑,却符合伟大人物的成功逻辑,虽离经叛道却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与选择。无论是退学、办公司,还是被“苹果”挤掉,包括与癌症“八年抗战”,指导他前进的内核始终是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驱除这个内核,无论如何也产生不了这样一个乔布斯的。
然反观宁波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始终没有打破传统的选拔人才范畴。首先,选择培养的人才是能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省“151人才工程”的学术技术带头人。说实话,真正像乔布斯特立独行的人物压根就不会出现在这样的队伍里,况且这样的队伍也不会接受一个大学退学生。其次,宁波寄希望于从两院院士的“一帮一”交流中让这些人才得到启发、成长。可是,最近几年两院院士膨胀严重,7年增加540%、新增院士超八成为官员,指望这些院士去指导未来的“乔布斯”,现实吗?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说过:“不是中国人不够聪明,或没有潜力(成为乔布斯这样的人)。看看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和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就知道了。”这两位互联网企业家都是华裔,成绩却是在美国做出的。我们不是没有聪明苗子,而是缺乏培植出乔布斯的现实土壤。
经济固然是基础,但乔布斯不仅仅是用钱就能栽培出的,还要有扎实而灵活的基础教育、鼓励无学历无文凭人才科技创新的宽松环境、并有把青年科技人才从沉冗无聊的论文中解放出来的勇气与魄力。宁波市政府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依然用以前的老套路、老方法,去选拔、评估、扶植人才,最终还是骑驴找驴、丢了西瓜捡了芝麻。(陈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