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兴安盟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扎旗百万只獭兔撑起农牧民“腰包”
内蒙古新闻网  11-10-19 09:17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金秋十月,记者来到扎旗巴达尔胡镇种兔扩繁场,厂长赵彬与二名工作人员正在打开兔笼,准备将一只只又白又大的兔子出售。“今天又签下了500只商品兔的定单,每只兔子60-80元左右,预计这批兔子能收入3、4万元。”赵彬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扎旗委、政府不断加强对北部乡镇的畜群结构调整,扶持北部乡镇发展特色养殖业、规划建设舍饲养殖示范区,全面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不仅优化了当地的种养殖结构,也让特色经济撑起了农牧民的“腰包”。

  在扎旗巴达尔胡镇,说起养獭兔,赵斌是全镇当之无愧的养兔大户。仅仅1年多的时间,从最初引进20组100只原种獭兔开始,发展到现在原种獭兔存栏量1000多只,年出栏2800多只商品兔,年纯收入30余万元,成为当地靠养獭兔致富的大户。

  一人富不算富,巴达尔胡政府积极号召以赵斌为首的致富大户带动一方农牧民投入到獭兔养殖中来。对于想养兔却没有启动资金的,政府无偿赊给种兔;对于村民们在养殖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政府组织饲养大户、畜牧部门、防疫部门主动上门帮助解决,和村民们一起抱团闯富路。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扶持下,目前巴达尔胡镇现已发展獭兔养殖户27个,从最初引进100多组500多只原种兔发展到现在的全镇共养殖獭兔5000多只。农牧民年出栏兔子1万多只,总收入达70多万元。巴达尔胡镇农民包淑兰憨厚地笑着对记者说:“我们作为家庭妇女平常都是做家务,如今有了獭兔养殖,我们养一只兔子,镇政府为每只种兔补助50元,并且还引进龙江县龙华兔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我们签订技术服务、回收协议,建立了“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减少了养殖户风险。今年的收入不错,明年我还要扩大养殖规模。”

  为扩充养殖规模、提高品牌质量。今年,巴达尔胡镇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獭兔养殖过程中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獭兔养殖产业化,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发展獭兔养殖,促进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产、加、销成龙配套、全面发展型的獭兔养殖产业化格局。巴达尔胡镇高长江副书记对记者说:我们镇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是抓规模,打造全旗最大的獭兔养殖基地,二是抓品牌,打造知名的獭兔皮毛市场名牌,三是抓效益,使獭兔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截止目前,扎旗北部乡镇通过巴达尔胡镇、胡尔勒镇、宝力根花苏木为典型的辐射带动下,已有千户农牧民参与到獭兔养殖队伍,獭兔养殖数量也增加到近百万只,平均人均增收10000余元,扎旗委、政府正在以发展庭院经济为入手,不断把獭兔养殖做大做强,成为惠及百姓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之一。 (通讯员 李静)

[责任编辑 刘宇峰 ]

83名健儿出战城运会
草原深处的幼儿园
塞北秋收忙
丰收的喜悦
少先队千人鼓号大赛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大青山雪景
最英俊国王大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2011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