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凌晨,万众瞩目东风航天城。一个多月前,天宫一号从这里完美升空,现在,天宫一号已调好姿态,在约定的轨道等待与神舟八号的太空约会。神舟八号发射成功与否,关系到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能否圆满完成;关系到中国能否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关系到中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顺利实施。
4时16分,记者进入到距发射塔架1500米距离的媒体区。空旷的发射场上,106米高的发射塔架高高耸立,令人心潮澎湃。船箭塔组合体就包裹在塔架中。在聚光灯照耀下,塔架周围灿若白昼。5点58分07秒,神舟八号要零窗口发射,这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是第一次。
零窗口,即指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发射场相关人员介绍,最多只允许正负1秒的误差。这与之前的发射任务窗口时间有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的宽度来讲是完全不同的。这个不同在于,以前都是一个飞行器上天,自己飞好就可以了,而这次是两个飞行器要完成对接任务,所以神舟八号的发射时间是根据天宫一号的轨道参数倒推确定的。点火也采取了自动点火模式,可以更精确控制点火时间。天宫一号两天一个回归轨道,如果错过本次交会对接窗口,下一个窗口就是两天后,而且也很短暂。技术人员说,发射天宫一号是一场小考,发射神舟八号进行交会对接是一场大考。
站在媒体区可以看到,发射塔对面技术区内的测发大厅此时灯火通明。记者们前一天参观那里时,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站长郭忠来介绍说,左侧是运载火箭指挥控制区域,右侧是飞船测试发射区域,中间是综合指挥测试区。中间的第一排是空间应用系统和发射场地面支持系统终端;第二排是发射场指挥通信系统终端;第三排话筒很多的这个地方是测发指挥员零号指挥员终端,旁边两个小话筒是逃逸指挥员终端;最后一排是工程各大系统总指挥和总工程师就座的地方。郭忠来是包头人,曾经担任神七零号指挥员,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记者们解答了不少问题。今天,郭忠来和天宫一号发射时一样,依然坐在零号指挥员王军的身边。
“一小时准备”,“半小时准备”,零号指挥员口令不断下达,“发射区域人员请注意,30分钟口令已下达,30分钟撤离人员请撤离。”现场气氛变得紧张起来。4组回转平台全部撤收后,组合体露出了美丽的身姿。
神舟八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3个舱段组成,全长9米,底部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约8000千克,具备承载3人5天的独立飞行能力,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它在前期飞船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进,600多台套设备中,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变化。其中,新研设备约占15%。发射神舟八号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全长58.3米,运载能力为8130公斤。运载能力、入轨精度、可靠性都比发射神七的遥七更高。
船箭塔组合体露出真容时,很多与本次飞船飞行任务有关的观摩人员开始进入媒体区观看神舟八号发射。来自武汉一家科研单位的李女士带着小摄像机正在现场实录。神舟八号飞船上装载了通用生物培养箱,中德将合作开展17项空间生命科学试验,其中有10个中方项目、6个德方项目、1个中德合作项目。李女士就来自那一个中德合作项目的相关单位。她对这次发射非常期待,也很激动。记者询问身边的观摩人员,上海的、北京的,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的与神舟八号的返回舱有关,有的与神舟八号的试验项目有关。在这里,能感觉到神舟八号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调度广播里传来零号指挥员的口令声,“15分钟准备”。
“5分钟准备!”“3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发射进入读秒阶段,漠风仿佛在瞬间凝固,人们屏住了呼吸。世界关注5点58分07秒。
火箭控制自动转电、脱插脱落、飞船状态监视、发射塔架摆杆摆开、导流槽喷水……“10,9,8,7,6,5,4,3,2,1,点火!起飞!”橘红色的烈焰从组合体底部喷出,在夜幕中绚烂绽放。船箭塔组合体拖着壮美的尾焰拔地而起直入云霄,轰隆隆的巨响震得人心脏发颤。因为天空有云,飞行组合体插入云端的那一刻特别炫目。
逃逸塔分离时,组合体在好似肉眼已经不可见时忽的又突破云层让人们惊讶它的亮度。接着,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二级主机关机、二级游机关机、船箭分离,583秒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遍布全国的光测、遥测站点第一时间捕获目标,将数据准确传到东风中心、测发中心和北京飞控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上此时一片欢呼声。
此时,我想起了来自乌兰察布市的发射中心技术部数据处理室工程师张海鹏。31日下午记者采访时他说:“在其他工作人员响鞭炮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他们负责将飞船遥测数据解码,根据理论变化曲线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工作改进提供依据。
神舟八号发射后,他们的工作要求是半小时给出处理结果,一个半小时得出分析结论。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数据分析中,就有他的一份心血。
此次发射虽然不载人,但程序完全是按照载人状态进行的,应急搜救等都为载人准备,还有很多人此时正开始忙碌在工作岗位上。回到东风航天城工作生活区时,到处都在放烟花庆祝发射成功。2日深夜至3日凌晨之间,神舟八号将与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第一次交会对接。作为与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相并列的载人航天3项基本技术之一,空间交会对接以其难度大、风险高而著称。以7800米/秒速度飞行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将在茫茫太空中完成惊心动魄的交会对接,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关键技术基础。
从阿拉善额济纳土地上的东风航天城完美升空,“神八”会“天宫”,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我们祝福神八变轨顺利、飞行顺利,期待对接时刻。在宇宙中,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的一刻,意味着将打开一条人与货物的太空运输通道,那是中国建造太空之城起步的一刻。目前正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20年左右退役,如果中国空间站2020年部署成功,那时将可能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因此,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的那一刻,注定会被世界聚焦。(记者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