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再踏层峰辟新天——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特别报道之二
“繁荣富裕、和谐美好”,这是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对内蒙古的殷切期望,也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如今,这种美景已经不再遥远。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要通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加快改变欠发达面貌,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科学发展——时代的必然选择
历史的巨轮,既镌刻着过去的辉煌,又承载着新的使命。
进入新世纪的10年间,我区经济总量由千亿元跃上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百亿元跨过千亿元,一产比重由22.8%下降到9.4%,二产比重由37.9%提高到54.5%,城镇化率由42.7%提高到55.5%,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这是党代会报告带给我们的激情振奋的消息。
面对过去的10年,代表们深有感触。牙萨宁代表说,过去的10年是自治区工业经济实现本质性变化的10年,工业经济在全国的排位从本世纪初的第23位上升到去年的第14位,工业增加值连续8年居于全国第一,煤炭产量全国第一,电力装机全国第一,这种发展水平在全国也为数不多。前几年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发展一直比较慢,这两年也提速了,今年,地区工业化水平高的一个重要指标——重型装备汽车制造业也开始大跨步前进,产能可以实现5万台,在全国也能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了。
持续积累的物质基础和不断改善的发展环境,为未来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前提下,在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竞争态势下,在国际国内产业北上西移的发展机遇面前,能否继续过去的发展道路、走快速发展的模式?
这是参加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张院忠代表说,虽然我区产业发展很快,形成了6大主导产业,但是,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仍然较弱,很容易受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产业发展并不充分。
牙萨宁代表说,虽然在过去10年我们上了一些有色、化工、煤化工项目,对做大经济总量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产业大部分都处于成长期,产品大部分都以原料的形式出区的,只有10%的产品实现就地深加工,产业链条短、初级化低端化特征明显。即使有一些装备水平很高,生产过程技术含量也很高的企业,但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技术含量却很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吴景龙代表说,虽然发展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高等级出区公路、快速铁路、能源外送通道建设依然滞后,我区货物外运、电力输出严重不足。
这些问题,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正如报告中所说,“尽管我区经济实力有了较大提升,但欠发达的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今后一个时期,只有在继续做大总量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才能为内蒙古更长远更持久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王焕承代表说,想要未来发展步子走得更科学,必须准确把握内蒙古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内蒙古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