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体育新闻 > 国内足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十年十问中国足球:足协是否应该集体下课?
内蒙古新闻网  11-11-16 09:50 打印本页 来源: 腾讯体育  
 

  又一次中国足球成为了失败的代名词,当女足、国奥无缘奥运之后,国足亦未能幸免,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我们只能是配角。当看惯了国字号的一幕幕悲剧之后,我们没有悲痛,只有麻木,剧本其实从开头就已经写好……一个亚洲区种子队名额只是为了更好的演绎国足的孱弱不堪……

  2001年十强赛出线,中国足球发展的最好契机,在这十年间被浪费和彻底挥霍了。这十年间,类似的“死亡一刻”被一次次的重复。警醒?!在这又一次的死亡时刻,在十年这个当口,我们有必要冷静地客观地,来问问中国足球究竟怎么了,为什么十年来一次次受伤的都是我们,WHY ALWAYS US?!究竟谁才应该为这一切负责?!中国足球究竟走向何方?

  1-足协揽责,谁来负责,足协该不该集体下课?

  在国足客场输给伊拉克后,足协副主席于洪臣说足协应该承担失利的责任。然后回顾历史,每次国字号球队出局,最多是主教练下课,却从没有足协负责人主动辞职。既然这次足协高层主动揽责,那么足协里的头头脑脑们是不是该集体下课以谢国人?

  2-卡马乔接管青训是否为失利找借口,他有无青训经验和相应计划,中国足球有没有青训的基础?

  未来两年内国足将无所事事,顶着高薪的卡马乔同样如此。足协表示会让卡马乔担任中国足球的青少年体系的总指挥,但问题是,西班牙人之前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经验,他凭什么接管青训,即便他接管青训了,中国足球的青训基础又在哪?

  3-国足应不应该引入“外援”?

  孔卡的到来火了恒大,也火了中超联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孔卡也曾被问到是否有兴趣加入国足,尽管没有明确表态,但至少还是有可能的。而早在2008年,金德外援阿布就曾经表达过希望为中国效力的意愿,但是被拒绝了。如今,中国足球再次倒在了世界杯的起跑线上。在西亚甚至日本都有归化球员的现在,我们究竟应不应该引入外援?

  4-德国、巴西、西班牙……国足学来学去究竟应学谁?

  从最初的匈牙利到后来的巴西、德国、西班牙,国足的学习对象不停的在改变,不变的是低下的水平,最后都变成了邯郸学步。我们为什么不脚踏实地的学一种风格,就像隔岸相望的日本一样?

  5-足协抛出诸多振兴中国足球计划,何时才能真正实施?

  立足于青少年培养、立足于校园足球、立足于联赛与竞赛改革,在整体上、系统上重新打造中国足球。规划很好,这证明他们一直很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不过类似的话,我们数年前就听到过,近来更是几乎每隔数月就能听上一次。

  6-联赛火爆,国足没落,是虚假繁荣还是黎明前黑暗?

  国足的没落和中超的火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匪夷所思的局面,估计只有中国才有。恒大、富力这帮地产的巨鳄们究竟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功利?希望他们别只是昙花一现,虚假繁荣,否则中国足球就不是黎明前的黑暗,而是要陷入长期的黑暗,毕竟联赛才是国足的根本。

  7-为何体制问题总是挡箭牌?

  除了足协,体制也往往被认为是中国足球常年无法崛起的主要原因,但体制只是个形式,关键还是以人为本,至少2010年时朝鲜足球在类似体制下也曾取得过突破,老拿体制当挡箭牌,这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

  8-媒体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李玮锋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媒体的悲观论调影响了与伊拉克的客场之战。不要认为他是在找借口,这是事实,可能国足有千般不是,但它毕竟是我们的“孩子”,孩子考不好,除了打骂,还是打骂,这孩子可真憋屈,说真的,给点鼓励吧!

  9-中国搞足球最终目的何在?何时才能抛弃政绩足球?总局考核能不能不以出线为唯一标准?

  足球本是一项娱乐活动,但在中国却是某些人上位的资本,他们的介入让本就羸弱不堪的中国足球彻底变颓,这还是足球么?我们已经过了2008,我们应该让体育回归它本来的面貌,足球也一样,请总局的领导们别把出线当做升官的唯一标准。

  10-每个中国足球人是否应该扪心自问!

  足协也罢,球员也罢,媒体也罢,抛开职位和单位,很多人都是球迷,究竟我们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能否把足球看的淡一点,让它回到原本的轨迹,少一些浮躁和愤怒,多一点理解和宽容?抑或一起卧薪尝胆。

[责任编辑 雒扬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