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保证全区教师队伍稳定持续发展,乌海市乌达区开始逐步实施以青年教师培养为具体目标的“蓝青工程”。
由于历史原因,近年来,乌达区中小学教师接近退休的人数所占比例逐年增高,教师队伍面临青黄不接、出现严重断层的局面。为改变这种状况,乌达区近两年及时从全国各重点高校招聘了200余名大学毕业生补充到全区各中小学,为全区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教师成长是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过程,为了使这些年轻教师能够在专家型教师的指导下尽快熟悉教学业务,成为新一批教学骨干,“蓝青工程”由此而生。
在“蓝青工程”中,48名指导教师均为师德师风好、乐于助人、教学水平高、能力强、经过民主推荐和严格选拔的骨干教师,被称为“蓝”;143名被培养教师均为来自全区各中小学2010年7月后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被称为“青”。指导老师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定期上示范课和听课等方式,对被培养教师进行指导;被培养教师通过制定切合实际的专业成长方案、提供典型教案、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等方式,主动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蓝青”双方打破依照以学校隶属为划分的界限,每名指导教师带领3至4名被培养教师,按照小组培训的方式,对语文、数学、历史、音乐等中小学所涉及的10门主要科目,根据各自规定的活动时间进行课堂教学、课后讨论、教案撰写、教学设计和总结等,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对被培养教师进行实践性、针对性、时效性强的指导,形成专家型教师与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共读、共教、共研、共成长”的良好氛围。(张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