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体育新闻 > 田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李艳凤受重点保护瞄准奥运金牌 不惧三劲敌
内蒙古新闻网  11-12-13 10:32 打印本页 来源: 新浪体育  
 

  一周六天的训练,李艳凤已经有些累了,但为了伦敦奥运会,为了领导那句“你是中国田径队的大姐大”,她还得坚持下去。

  今年,中国田径队包括投掷项目在内的部分“小分队”把冬训地点选在了位于南京东郊的仙林训练基地。近日,记者走进这座基地,探访正在这里训练的今年世锦赛女子铁饼世界冠军李艳凤。

  作为中国田径队内为数不多的世界冠军之一,李艳凤在基地内很有“地位”,无论谁看到她都会打个招呼,她也总是微笑以对。

  不仅如此,李艳凤还得到了教练、队医的“特殊照顾”。记者在现场看到,她做杠铃等器械训练时,身旁往往会有两人保护,还有队友在场边为她加油,队医也在旁边“随时待命”,生怕出现闪失。

  训练结束,李艳凤刚刚抬腿往门口走,连队里的翻译都“看不过去”,大声喊着:“李艳凤,快加件衣服!别站门口!小心感冒!”

  “就为了这么多人的信任,我也一定要在伦敦奥运会上拿到好成绩,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李艳凤对记者说,来自队内的这些关心是动力,同时也是压力,伦敦奥运会,她非赢不可了。

  训练计划

  体能技术双管齐下李艳凤必须扛住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训练,现在李艳凤确实有些累了。”昨天,李艳凤的主管教练张景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张教练介绍,目前李艳凤正处在体能储备阶段,一天两练,一周练12个单元,只有周日休息,训练量非常大。“这是训练的必经阶段,都为了奥运会,她也能够支撑得住。”他说。

  除了练体能,改造技术也是李艳凤训练的重点。“世锦赛之后,我们分析了她的比赛录像,发现她在投掷的时候,右臂会不自觉地有一个向上的角度,这对她的成绩会有影响。”张景龙说,“现在我们要她把右臂伸展开,尽量放平一些,这样也会提升她的成绩。”

  体能和技术“双管齐下”,对于已经32岁的李艳凤而言着实是一项不轻松的任务,而且,预防伤病、控制老伤也成为不容忽视的冬训重点。如果这个时候伤病出来“找麻烦”,对李艳凤的奥运备战而言,将是“毁灭性打击”。

  张景龙告诉记者,练了这么多年铁饼,李艳凤的腰部、右膝和右手腕都有老伤。根治这些伤病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动手术,但一来有风险,二来伤筋动骨恢复较慢,所以,目前她只能保守治疗。

  “只要是李艳凤稍微感觉腰部疼痛,我就要马上修改她的训练计划,并且每天都要请按摩师为她理疗。”张景龙说,“队里现在有三个队医,要确保李艳凤在训练的时候,老伤不会加重,更不能有新伤。”

  日程排到明年7月奥运会近在眼前

  现在,李艳凤在中国田径队的地位几乎可以与“飞人”刘翔比肩。她在今年的田径世锦赛上夺得女子铁饼冠军,从而让教练和领导看到了伦敦奥运会金牌的希望。如此一来,李艳凤也就成了全队的“重点队员”。

  按计划,李艳凤将在仙林基地练到明年2月14日,然后赴葡萄牙进行海外拉练,“这里的冬天太冷,没法在外场训练,去葡萄牙可以把外场的强度提一提。”张景龙说。

  明年4月份,李艳凤会回到国内参加2到3站比赛,5月在欧洲参加5至6场比赛,6月份回国,在黑龙江亚布力训练基地训练一个月,然后飞赴伦敦,对奥运会进行提前适应。日程表定好后,对李艳凤而言,伦敦奥运会似乎显得更近了。“李艳凤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基本上奥运之前,她都不会有什么空闲时间了。”张景龙说。

  据张景龙介绍,自从进了仙林基地,李艳凤的生活基本上就“与世隔绝”了,每个星期从星期一练到星期六,好不容易到了星期日,除了睡觉,她什么也不想干。“来这儿一个多月了,包括李艳凤在内,所有的队员都基本上没离开过基地。为了奥运会,李艳凤是真拼了。”张景龙说,“不过我想也该让她适当放松一下,找个周末,我打算带大伙到雨花台玩玩。”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隆雪 ]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